依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遺囑,諾貝爾獎(Nobel Prize)於1901年開始頒發,用來表揚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經濟學(由瑞典銀行出資增設)、文學及和平領域有著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
不過,究竟什麼樣的人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在生前並未明確指示。目前,諾貝爾獎對於得主的條件僅有基本的限制,例如:同一個獎項的得主不得超過3人、不頒給過世者等。
諾貝爾獎成立100多年來,多次引發爭議。《美聯社》選出了史上最具爭議的8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引發爭議的原因包括:不符合時代氛圍、名不符實、不夠格,以及在得獎前幾天過世等等,甚至還有和平獎得主被評為「恐怖分子」。
1970年度文學獎: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忍尼辛(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1918-2008)
索忍尼辛是一名作家、蘇聯的異議份子,著有《第一圈》(In The First Circle)、《癌症病房》(Cancer Ward)和揭露蘇聯勞改營內幕的《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俄文原名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1974)等書。索忍尼辛親身體驗過勞改營的非人生活,《古拉格群島》記錄了許多第一手材料,此書一直被蘇聯列為禁書,直到1989年才解禁。
1970年代正是冷戰的高峰期,此時頒獎給索忍尼辛極為敏感,委員會遭批評此舉背後有政治考量,蘇聯也譴責這屬於「敵對行為」。但委員會堅稱,頒獎給索忍尼辛僅是為了表揚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索忍尼辛希望能去領獎,但蘇聯政府不保證他領獎後還能返回蘇聯,索忍尼辛只好缺席頒獎典禮。
1974年,《古拉格群島》出版後,徹底激怒蘇聯當局,索忍尼辛遭驅逐出境,他便「順道」前往斯德哥爾摩(Stockholm)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接著展開流亡生涯,直到20年後才得以返回祖國。
1978 Solzhenitsyn speech @Harvard used to make me cringe, strangely, now, is prophetic http://t.co/FtCctEr9PP pic.twitter.com/UpKUSifJv8
— Lena Herzog (@Lena_Herzog) 2015 10月 2日
1976年度經濟學獎: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
傅利曼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從1946年開始,他在母校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任教30多年,力倡自由市場經濟,反對政府以任何形式干預市場,並以貨幣理論為其注入活水,鞏固了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地位,該學派之後誕生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傅利曼認為,在經濟活動中,政府的主要功能是穩定貨幣供給並減少干預市場,此一概念受到不少質疑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