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性,近日接受了《美聯社》(AP)的專訪,訪談中,這位新科諾貝爾獎得主娓娓道來,她從黃花蒿中取得可以對抗瘧疾的青蒿素(artemisinin),拯救數億條性命的過程,以及外界戲稱她是「三無科學家」的心境。
儘管大環境對中國科學家而言不甚順遂,許多研究經常被迫中止,但屠呦呦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就讀中醫研究院。文化大革命時期,當時39歲的她被召集進入軍隊參加一個秘密計劃,要尋找對抗瘧疾的療方,治療中國派駐北越的軍人。
執行秘密計畫
屠呦呦說:「當時只知道是政府指派的任務,當被委託的時候,只覺得應該要把它做到最好。」當時她的丈夫在學者再教育訓練營中服務。
事實上,1971年她就已經成功從黃花蒿中分離出青蒿素,並且被證實對熱帶地區的疾病有相當大的成效,任務非常成功,44年後的今天,也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是中國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3 Scientists Win #NobelPrize #Medicine for Parasite-Fighting Therapies @nytimes http://t.co/YdIWhdSivQ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5 10月 5日
錯誤中學習
1969年,屠呦呦正式成為這個計畫的一員,她曾經接受過中西醫的雙重訓練,在受訪時表示,在軍隊中不同以往的環境,之所以能分離出這個抗瘧疾物質,就和其他科學發現一樣,都是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嘗試,最後才成功找到青蒿素,而加入這個研究團隊前,他們其實已經做過許多研究,但終究都徒勞無功。
How Project 523 used Chinese folk remedies to beat malaria: http://t.co/Md5GmFmTYF pic.twitter.com/cc7a3FW5N3
— New Republic (@NewRepublic) 2015 10月 6日
隨著南北越戰火延燒,在北越的美軍飽受瘧疾之苦,當時瘧疾對原先的用藥圭寧(Chloroquine)已經產生抗藥性。因此,屠唷唷和團隊成員共同研發上百種的可能療法,才發現了中藥黃花蒿,他們深入觀察該植物,並分析其中到底是什麼成份能治療瘧疾。
@TajAccuraPharma introducing #Chloroquine Phosphate Tablets USP 250mg for the treatment and/or prevention of malaria. pic.twitter.com/2W5PtIuXPb
— TajAccura Pharma (@TajAccuraPharma) 2015 4月 8日
傳統上使用熱水和乙醇來提煉藥物的方式,在這卻不管用,屠呦呦受從古代製藥醫學家葛洪那得到靈感,《肘後備急方》寫道:「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發現高溫可能會破壞該治療瘧疾的成份,於是改用較低溫的水搭配乙醚來萃取。
發現青蒿素的最大功臣
任職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研究者米勒(Louis Miller)和蘇新專(Xinzhuan Su)表示,確認青蒿素出現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當被問到這是誰的功勞,他們開始探索以往的歷史並將其歸功於屠呦呦,是她將黃花蒿帶進實驗室、提出低溫的淬煉技術、進行首度人體實驗並分析其分子組成結構;他們事後只是拿到資料後整理、分類,且將它發表、公諸於世。
蘇新專說:「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從頭到尾,她對這項實驗的貢獻。」當時,屠呦呦已被認可是青蒿素的發明者,但是仍甘於以研究團體其中的一員自居。
至今仍未列入院士
在獲頒諾貝爾獎後幾天,她表示這個榮耀是屬於整個團隊的,儘管這麼多年來,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不斷忽視她的成就,並未將她列入院士的名單中。
在舉國歡慶的同時,國際間也對於中國科學界開始出現些許質疑,以屠呦呦這樣的成就,卻連基礎的院士系統都無法打入,更使得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開始質疑中國科學院篩選院士過程的公平性。
屠呦呦本人則表示,「我不會再申請、也不想再談論有關院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