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日同盟的結構性矛盾

2015-10-18 05:40

? 人氣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底在華盛頓會談。(新華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底在華盛頓會談。(新華社)

今年四月美日兩國共同發布「美日共同願景聲明」,明確指出「若有國家企圖以武力改變現狀,是對國際秩序的挑戰,美日將和盟邦共同應對」,同時新版的「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也將美日安保範圍由日本「周邊」延伸至「全球」,強化了日本扮演「東方英國」的角色,隨後在今年九月,日本國會通過了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允許派遣自衛隊至海外執行任務,對此日本智庫研究人員指出,「日本自衛隊不僅可以保家衛國,還有餘力可以保護女朋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面對亞太地區情勢的演變,美日雙方看似立場一致的將中國大陸視為潛在的嚇阻對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日同盟的主架構之下,東京扮演的角色僅是華府戰略前沿的平衡者,這樣的戰略架構設計,使得美日雙方存在結構性的戰略矛盾,分述如下:

美日對威脅的心理認知差距

在地理上中國大陸是區域的「在地強權」,北京的行動與反應勢必成為東京的巨大壓力,例如依據日本防衛省公布的報告指出,「2014年航空自衛隊升空攔截中國大陸軍機總計464次。」這種切身的安全威脅感受,絕非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可以體會,因此在這樣的心理認知差距之下,日本的民意強烈質疑若華府對北京擺出「舉手無悔」的強硬姿態,日本將被迫捲入美中的戰略競爭之中,並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日中經貿關係緊密

中國大陸已經連續多年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國,如此的雙邊貿易結構有力地牽制東京向華府傾斜的速度,例如為鞏固日本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利益,日本同時參與北京主導的RCEP與以華府為首的TPP,導致即使是有「美日安保條約」作為國家安全保障的日本,面對中國大陸還是得保持相當的戰略謹慎,除避免加重美日同盟的負擔,更可降低日本經濟利益的損害。

對台灣的啟示

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美日同盟確實可以避免亞太地區出現權力真空,但是即使是日本也只是華府的戰略棋子,更何況台灣僅是美日安保條約隱喻的客體,若台海有事美、日兩國或許基於「民主同盟」的價值不會置身事外,但是直接介入台海爭端的成本已經被北京墊高,屆時勢必提高美日同盟馳援台灣的疑慮,對此台灣應致力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靈活運用戰略槓桿保持平衡,避免被視為區域和平的「麻煩製造者」,以爭取更大的戰略生存空間。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研究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