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震撼治療與國土安全泡沫-《震撼主義》選摘(2)

2015-11-10 04:50

? 人氣

倫斯斐接掌國防部長後其「轉型計劃」引發五角大廈內部的爭議。(資料照片,美聯社)

倫斯斐接掌國防部長後其「轉型計劃」引發五角大廈內部的爭議。(資料照片,美聯社)

國土安全泡沫

某個悶熱的星期一,倫斯斐正準備要和屬下參謀談話,他很討厭這件事;接掌國防部長後,他更是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中樹立了這樣的風評:倫斯斐踏進五角大廈後,拋棄領導和鼓勵的應有角色,變成了殘酷的刀斧手,部長變成了執行人事精簡任務的企業執行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倫斯斐接受這個職位時,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他已經六十八歲了,有五個孫子女,個人財產大約有二億五千萬美元,而且他在福特總統時代,就坐過同樣的位置。然而,倫斯斐無意當個傳統的國防部長,不願受到由他監督和發動的戰爭左右,他有更大的野心。

二○○一年,倫斯斐加入布希政府的內閣,他滿懷雄心壯志,想要徹底改造二十一世紀的戰爭,把戰爭變成比較偏重心理、不偏重實質,比較好看、卻比較不辛苦的事情,而且要把戰爭變成利潤遠高於過去的事業。

很多人為文探討倫斯斐引發爭議的「轉型」計畫,這個計畫促使八位退休將領呼籲他辭職,最後逼迫他在二○○六年期中選舉後下臺。布希宣布倫斯斐辭職時指出,倫斯斐最大的貢獻是這些「全面轉型」計畫,而不是伊拉克戰爭或更廣泛的「反恐戰爭」。布希說:「倫斯斐在這些領域的努力並不常成為頭條新聞,但是轉型引發的改革卻是歷史性成就。」的確如此,但是這些改革的內容如何,卻總是不清不楚。

高級將領嘲笑「轉型」是「空洞的口號」,倫斯斐似乎經常決心以近乎可笑的方式,證明這些批評正確無誤。二○○六年四月,倫斯斐說:「美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從以師為重點的部隊,變成模組化的旅級戰鬥力量⋯⋯從以勤務為中心的作戰,變成消除衝突的戰爭,再變成聯合作戰和互相依賴,這點是難得的成就。」但是這個計畫根本不像倫斯斐說的那麼複雜,在重重艱澀術語的背後,這個計畫只是想把企業界行之有年的委外與品牌革命,引進美國軍中。

一九九○年代,很多一向自行製造產品、維持龐大而固定勞動力的公司,轉而擁抱後來號稱「耐吉模式」的方法:不再自己擁有工廠,而是透過大包商和小包商的複雜網路生產產品,同時把所有資源投入設計和行銷。其他公司選擇另一種叫作「微軟模式」的方法:維持一個由入股員工所構成的緊密控制核心,展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其他的一切都委外作業,從收發室的運作到程式碼的撰寫無一例外。

倫斯斐相信美國國防部需要同樣的整頓;他到五角大廈上任時,《財星》雜誌說得好:「執行長先生打算在國防部裡,同樣展開他在企業界推行極為順利改革。」其中當然有一些不同。企業可以擺脫受到地域限制的工廠和專職員工,倫斯斐認為,在這方面,軍隊可以擺脫大量常備部隊,由小規模核心幕僚取代,支撐幕僚的是由後備部隊和國民兵構成的較低成本臨時部隊;同時,利用「黑水」(Blackwater)和「哈利波頓」(Halliburton)之類的國防包商,負責執行各種任務:從高風險運輸、訊問人犯、供應伙食到醫療,無一不包。企業把節省的勞工成本投入設計和行銷,倫斯斐則希望把減少兵員和坦克節省下來的錢,用在民間部門提供的最新衛星技術以及奈米科技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