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鄉鎮市長得票分析。國民黨部分,2014年獲得1,136,845選票,2018年獲得1,116,884選票,選票減少了19,961選票,相對成長 -1.76 %;民進黨部分,2014年獲得1,081,083選票,2018年獲得901,226選票,選票減少了179,857選票,相對成長 -16.64 %;無黨籍部分,2014年獲得1,157,678選票,2018年獲得1,306,488選票,選票增加了148,810選票,相對成長 12.85 %。筆者認為在鄉鎮市長地方選舉中,不難看出國民黨與民進黨誰都沒有得到好處,而大量的民進黨選票均轉向對無黨籍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完整表現出教訓民進黨的態勢。
第四、鄉鎮市代表得票分析。2014年獲得756,778選票,2018年獲得622,426選票,選票減少了134,352選票,相對成長 -17.75 %;民進黨部分,2014年獲得429,310選票,2018年獲得350,775選票,選票減少了78,535選票,相對成長 -18.29 %;無黨籍部分,2014年獲得2,171,479選票,2018年獲得2,341,821選票,選票增加了170,342選票,相對成長 7.84 %。筆者認為最接近民意地方鄉鎮市代表選舉中,可以明顯的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國民兩黨都有大幅度衰退,凸顯了民眾對兩黨的失望。
茲就上述四類選舉數據的相關資料顯示,當前台灣的政治傾向並不是完全的認同國民黨,所以才會開始有著大量的無黨籍公職人員開始萌芽,而這股力量也有人稱之為「白黨」抑或我們稱之為「白色力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2014年台灣的可投票人數有18,511,356,到了2018年有19,102,502,但實際上參與投票人數2014年有12,261,784(66.24%),2018年有12,507,779(65.48%),投票人數雖增加591,146,但實際上卻短少了345,151人,每況愈下,值得讓朝野政黨好好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其次,台灣的投票綁公投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筆者訪問了一些週邊的各行各業的朋友們尤其是在夜市的生意人,他們給我的答案就是「排隊太久了」、「還要做生意,不想投票」等,凸顯出公投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加之當前台灣的經濟蕭條,人民無感於政府的作為,過去那些所謂忠黨之士早已紛紛加入「中間選民」陣營。
綜上述,筆者長期研究台灣的政黨政治與選舉制度,經觀察「中間選民」存在一股「沉默的螺旋」力量,這股力量可影響選舉的勝敗結果。至於什麼是「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是一個橫跨政治與大眾傳播的理論。也就是說中間選民會假設己的意見是少數的又或者對於台灣的政黨政治是反感的。換句話說,中間選民的力量是龐大的、不易對單一政黨產生認同感。因此,面對2020年的立法委員大選及總統大選的即將來臨,哪一個政黨能夠得到中間選民的信賴,誰就能贏得大選。
*作者為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台灣校友總會兩岸教育交流中心執行長及中華國際菁英學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