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舉有9家媒體或機構,對6都市長主要候選人,作了43個封關預測,沒有任何一個民調與主要候選人的真實得票,都在民調宣稱的正負百分之3之內。
有37個民調,即86%的民調與至少一位主要候選人的誤差在百分之10以上,亦即並無可參考之價值。
有4家媒體或機構所公布的6都調查,與至少一位主要候選人的誤差全部都在10%以上。其中3家,在競爭激烈的幾都中,對獲勝者的預測趨勢與其他幾家民調、以及選後結果不同;有1家是將多數報告有差距者,報為無差距;有2家甚至對勝負者報告完全相反。而這3家都是長期毫無掩飾作政治表態、或向特定政治組織表忠者。這個事實似乎可以佐證2個現象:
戰術調查:民意調查、選舉預測的類型中包括「戰術調查」,亦即有些調查與科學預測完全無關、甚至可能根本沒作,所發表的數字,只是為了拉擡自己人、打擊對手的工具。在本次選舉中,無法排除存在這樣的情況。
「假消息」與資訊自由流通:蔡政府一再強調「假消息」的存在,會對國家造成災難,所以多次鼓吹對政府認定的「假消息」,要施以「關3天、罰巨款」的行政處罰。以上的「戰術調查」就是「假消息」,但公然發布、且與事實完全相反後,卻沒有引起選民暴動、抗議作票、包圍公家機關的國家災難。
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資訊自由流通」,人民早已認識這3家的色彩,不論怎麼發表戰術民調,已無法影響對手,連自己人也都心知肚明,無力「集氣」。
防治「假消息」,不是政府干預、更不是政府管制,是資訊自由流通!
但是,在資訊不流通、且在極短期間內,錯誤的民調,還是會誤導、會引發國家災難,且已在臺灣歷史上發生一次。2004年總統大選,由於媒體與名嘴對民調的嚴重誤導,使得大眾與政黨,對選舉結果產生錯誤期待,造成選後民心震盪、國事停擺,迄今創傷未癒。
互動式正確解讀民調
借鏡歷史,如何避免民調誤導?本文嘗試以「互動式」閱讀的方式,協助讀者正確解讀民調。
所有民調結論都有1段類似樣版敘述:
「某市選舉民調以電話訪問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有效樣本1,069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3%。
候選人支持度,某甲36.6%,某乙34.3%、某丙12.7%。」
其中「抽樣誤差約為±3%」是怎麼來的呢?
來到「百分比誤差區間計算器」,請參考「抽樣誤差的來源圖」,在:
●抽樣把握:選95%
●樣本數:填1069
●p或q百分比%:填50
按〈確定〉
●誤差區間:出現『3』
就是「抽樣誤差約為±3%」的來源,讀者也可用其他民調報告,驗證誤差值就是這樣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