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來看,TVBS於11月26日至29日發布一份選後國內主要政治人物聲望的調查,顯示柯文哲不僅排名第二,更是檯面上所有被視為可能挑戰2020總統大位的人中,聲望最高者,並遠高於其他競爭者;而留下執政爛攤子卻反倒鞏固挑戰權的蔡英文,則是聲望最低者。
如果再結合美麗島於11月25日至27日調查的民調,所顯示全國民眾有40%、32.4%和25.2%分屬中間、泛藍與泛綠的政治結構,就可以合理推斷,目前全國基本盤,白藍綠的實力排序。
國民黨有否轉機?
就目前來說,由於民主化多年的運行,使得台灣社會有相當多元的價值,在多元主義的脈絡中,不同群體的人民,對價值判斷自然就有不同的標準,因此這也使得政治人物和政黨,很難兼顧所有的群體,從而產生了許多雙面刃困境,並且讓顢頇政客誤以為這是因為人民對特定政黨有更高的期許和標準。
而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中,人民在2014年到2016年,給予民進黨一個機會,讓其終於完成其創黨以來的完全執政美夢。然而在獲得絕對的權力同時,利益薰心,也讓這個自詡為街頭、基層出身的政黨,絕對的腐化,成為架起拒馬、濫訴人民、限制言論自由,卻又指責人民聲音不夠大聲的傲慢政府。
所以說,如果要從蔡英文在兩年多施政滿意度就落到僅剩20%的失敗經驗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在選舉獲勝的背後,其實更重要的是,選民對政黨的託付,因為在獲得權力的同時,也就意味責任的開始。倘若濫用、辜負選民期待,則2018年民進黨的大敗,就會是最好的鏡子。
無怪乎,韓國瑜在高雄創下歷史性紀錄,於當選之夜發表感言時,就表示他內心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沒有時間可以浪費,需要盡快往前衝。韓更用「千斤萬斤一肩扛」這句話,點出承擔重責、背負使命的大任,貫穿了整場談話的主軸。
從此來看,於2018就任的藍營地方首長們的執政表現,是否能吸引到「討厭民進黨」的中間選民青睞,就將深刻地影響國民黨在2020的選情,也是決定泛藍陣營是否能在白綠包夾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此外,國民黨長期在2018的團結氣勢,也會指標因素之一,如果競爭過劇,也很可能將「討厭國民黨內鬥」的泛藍選民,推向他方。
總地來說,國民黨目前確實內外皆有隱憂,而在甫獲大勝之後,便已危機四伏。不過這並不意味,藍營將無法在2020重返執政。因為國民黨已經在2018年證明,不靠黨產、不仰賴陸軍,也有可能透過新時代的網路空戰,翻轉基本盤綠大於藍的南部縣市。這即表示,只要傾聽民意,接地氣,重視民生經濟,展現改革氣象,都有可能在艱困處境中,爭取到多數民意支持。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