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信號發揮的市場協調作用,令人嘆為觀止:《弗雷德里希‧海耶克》選摘

2018-12-22 05:10

? 人氣

我們假設在世界上某個地方,某種金屬,比方說,錫有了一個新的用途,或者錫的供給來源之一斷絕了。這兩個原因究竟是那一個使得錫更稀少了,這與我們的目的沒有關係—重要的就在這個沒有關係。錫的使用者所必須要知道的,只是他們平常所消費的錫現在有一些是更有利地用在別處了,因此,他們必須用得節省一點。(《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頁113-114)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81217-弗雷德里希‧海耶克。(取自維基百科)
弗雷德里希‧海耶克。(取自維基百科)

這兒值得注意的頭一點,是市場上就錫這種原料進行交易的人士,儘管各自的處境容或不同,進行買賣的個人目的大概也天差地別,但只要他們可以依據價格信號自由地下決定,作出自認為最合乎自己情況的買賣與否判斷,並對相關的結果負責─那麼,市場上錫的供需應用,參與者在毋須知道影響供需的種種原因的情況下,也會得到協調。

過程中,部分參與者可能蒙受損失,發現自己對價格信號下了錯誤的詮釋和決定;另一些參與者則滿足了自己的交易目的,從價格信號裡頭把握住機遇。不過,不管參與者在該次交易成敗如何,實際結果正等於市場對其決定的回饋,這本身便成為某種重要的資訊,有助他對下一步傳來的價格信號作出更佳詮釋,以謀求下一次更好的交易結果。假若價格信號讓他知道估出錫有多一點利潤可圖,他就有動力去多生產錫以增加供應。相反地,如果價格信號顯示需求減少,他要麼便要減產,否則便要降低成本以保障本身的利潤,或調低售價以刺激需求。這過程會如此類推地涉及其他市場參與者,並且周而復始地進行著。每一次對價格信號詮釋是對是錯,都會從信號的改變得到回饋,參與者並得對自己的每一決定負責。

中央規畫與價格信號

但是,如果我們不依據價格信號,轉而依靠中央規畫作出協調,規畫者首先必須知道:誰是錫這種原料的供應者和使用者?他們各自的供/求量是多少?各自應用錫的目的為何?未來的相關計畫是什麼?如果他們之間的目的或計畫有衝突時,哪些該享有優先權?以及可能影響這些計畫的其他因素包括什麼?……諸如此類。中央規畫者要是未能充分掌握這些資訊,很難想像他們如何能開展規畫。更有甚者,正如上一章所述,那些「特定情境和時空下的知識」在協調過程中是動態又互為因果的,哪可能在協調之前就讓中央規畫者掌握得到?這樣的話,規畫者該怎麼辦呢?此外,除非中央規畫可以完全撇除價格來進行,否則中央規畫者根據什麼準則來制定和調節價格等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相反地,透過市場的價格信號,對參與者而言:

不必要他們的大多數知道什麼地方發生了更迫切的需要,或者說他們也不必知道為滿足什麼別的需要而他們應該節省用錫。如果他們之中只有少數幾個人直接知道這個新需要,因而把資源轉移到那方面去,如果又有人察覺了上述的資源轉移而引起的新缺口,於是他們又從其他的用途把資源轉移過去填充這個缺口,這樣一來,其影響就很快地普及於整個經濟制度,不僅影響到所有使用錫的人們,而且也影響到錫的代替品,以及這些代替品的使用者,凡是錫做成的一切東西,以及這些東西的代替品..它們的供給也都受影響。所有引發這些影響的人,絕大多數對於這些變動的原始原因一點也不知道。(《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頁114)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