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29日宣布,將2013年實施的「單獨二孩」(夫妻中有一人為獨生子女者可生育第二胎)政策進一步開放至所有夫婦,今後中國所有夫妻可以生育第2個孩子,結束35年以上的「一胎化」政策。
但人權倡議人士批評中國政府依然箝制人民生育權利,部分學者也指出,此舉可能帶來短期嬰兒潮,但扭轉低生育率態勢的機會不大。
Don't be fooled: China's decision to prevent most couples from having more than one baby, imposed more than 35... https://t.co/0gBoTWOHie
— Okezone News (@okezonews) 2015 10月 30日
一胎化政策歷史悠久
一胎化政策為中國於1970年代晚期推動的生育計劃,以抑止膨脹的人口壓力影響經濟發展。此政策於1979年通過實施,此時中國官方統計總人口已逼近10億(實際數目應更高)。遵行政策的夫婦會得到經濟或就業上的獎勵福利,超育的夫婦則會遭處罰,甚至被強制人工流產。
一胎化政策在都市實行較鄉村嚴格。1980年代,鄉村地區的夫妻若第1胎為女兒,則可以生第2胎。佔全中國約10%的少數族群則大抵不受一胎限制。
低生育率及人口老化危機促使開放
但生育率持續走低與人口老化,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是促使中國解禁一胎化的主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目前中國的總生育率只有1.4,遠低於維持人口均勢所需的2.1。
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9.7%;這個數字到了2050年預計將達25%。年輕人口比例過低不僅代表工資可能上漲,也代表納稅比例低,動搖政府收支平衡。
China ends one baby policy- China's Super Consumers author @saviochan on who will win and lose-VIDEO: https://t.co/J27QZwCmok @ReutersBiz
— Bobbi Rebell (@bobbirebell) 2015 10月 29日
恐難挽救低生育率
然而,中國解禁一胎化政策的作法可能來得太遲,也不能保證可拯救低生育率的危機。
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政策教授吉泰爾-巴斯坦(Stuart Gietel-Basten)認為,這個政策轉向就如當初實行的效果一樣有限。吉泰爾-巴斯坦指出,在一胎化政策於1979年實施之前,中國的生育率就已經開始下降,雖然中國整體人口依然持續成長。
中國政府宣稱,一胎化政策減少了4億名新生兒。但吉泰爾-巴斯坦表示,這個數字是基於生育率在沒有一胎化政策下會持續持平的假設而得出。觀察其他與中國經歷類似工業化與經濟變遷的亞洲國家,在沒有一胎化政策的影響下,生育率同樣很低。
2013年,中國生育率為1.4。日本也是1.4,南韓與新加坡為1.2,台灣更僅有1.065。住屋、教育與健康照護等支出上揚的壓力,都是近年夫妻對生育後代興致缺缺的因素。
另一個證據是,中國政府原本預期在開放「單獨二孩」後,會有約200萬對夫婦申請生育第2個孩子,但直至2014年底,申請數目不及110萬對。
影響經濟發展 市場需求比勞動力更關鍵
學者預測,此政策開放可帶來小幅嬰兒潮,並在短期內刺激相關消費。但中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出生率在2、3年後仍會跌回低點。
姚洋也指出,經濟缺乏動力受到消費力減少的衝擊,更勝於勞動力減少。他表示,有很多方式可提升勞動力,包括透過機械化提升生產效能、提升教育水平等。但更關鍵的因素在於人口老化導致的市場需求衰退。姚洋舉例,日本在生產過程中納入不少機器人協助,但其經濟表現不良的問題在於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
Ending China's One-Baby Policy Won't Fix Its Aging Economy https://t.co/4pUgYuar2y
— Complete Marketing (@OhWowMarketing) 2015 10月 29日
未改變壓迫人權本質
目前中國政府尚未確認全面開放第2胎的確切時間。泰爾-巴斯坦表示,中國政治情況很難直接取消任何政策,否則這可能看起來是一項「錯誤」。他也指出,2005年估計結果,中國約有50萬名公務人員的業務與計劃生育有直接關聯,突然解役也將帶來混亂。
同時,人權組織仍抨擊這項轉變只是從限定生育1胎,變成限定生育2胎,本質上還是箝制了人民生育的權利,尤其是女性可能因此被迫流產、或將孩子送與他人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