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多年前父親因肺氣腫病逝,生命器官各系統都強壯,只有呼吸系統衰竭,呈現出「呼吸急促,胃口極佳,意識清楚而脾氣暴躁」的病徵,讓家人吃了不少苦頭。朋友從不訴苦,最近卻有感而發寫下了一段文字:
「就個人生命而言,單一衰退的病危是最糟糕的,最理想的死亡是所有系統均勻的衰退,對身邊人的負擔最小;但是,國家不同,均勻衰退是最難挽救的。現在的台灣,正處於各面向的均勻衰退。」
衰退最具體而微的一個數字,國內生產毛額(GDP)第三季呈現負成長,全年保一都有問題,經濟形勢險峻極矣,而明年情況甚至可能更糟。如果只是經濟數字上的衰退,還找得到努力挽救的方法,一時半刻治不了本還能勉強治標續命以待雲開,讓人憂心的是,台灣深陷政治旋渦難以自拔,民主定期選舉之政黨輪替,理應值得期待,然而,儘管選情形勢明朗,卻依舊無法讓人對台灣的明天樂觀以待,舊人不必抱以厚望,可能的新人卻撥不開霧霾,本來應該是國家發動機的政治,竟成了阻滯發展的根源。
國民黨就不必談了,從總統選舉提名初選過程之荒腔走板,到行政團隊七年多執政卻讓全國唉聲嘆氣,從部會內鬥(文化部)、部會砲轟監察院(法務部)、甚至還有機關公開痛批行政院違法(通傳會),差不多就是癌未併發症的狀態,想不到的器官都能出事。但是,從國家整體角度,單一的執政黨病症問題不大,治不好就器官摘除,輪替掉就是了,還有其他運作良好的器官在,比方說,準備重返執政的民進黨。
然而,民進黨選情一路平順攀升,卻沒能帶給台灣社會相應的喜悅和期待感,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準備七年多,一字排開的政策智囊隊伍,都是學者專家─八到十六年前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學者專家與政務官,堅強是夠堅強,但這和馬政府執政壓箱底找出的行政團隊再加上若干新人有何差異?這也罷了,都找新人也難免讓人擔心實驗或磨合期太長,但是,「馬習會」的連串效應,基本揭除了「何以致此?」的矇矓懷疑,溫和中道且維持現狀的英派,還是難以擺脫老民進黨的本質與思維,很難不讓人重溫扁執政時期的兩岸緊張和統獨齟齬。
蔡英文自己擔任過陸委會主委,理當清楚政黨輪替除了政務官更迭,絕大多數文官是很重要的安定力量,文官也是政府政策延續的骨幹,因為他們弄得清楚前因後果,「馬習會」既無密使也非白手套(海基海協),而是陸委會與國台辦之兩岸「官方」磋商安排,所有的程序與會談內容,都得留檔存查,還不要說馬英九總統行前行後的記者會與可能赴立法院報告,換言之,兩岸領導人會面之「常態化」就此有了一個首例可茲延續。這些遠遠超過李登輝執政時期的密使,乃至陳水扁執政時期來自「對岸有力人士」的紙條,民進黨與蔡英文對馬習會送之以賣台、或傷害台灣民主之指責,卻又自陳不排斥蔡習會,無以名之,只能說是慣性思維下的反應,而這個反應正是讓台灣社會最不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