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特稿:台灣還有誰記得「國父」孫中山?

2015-11-12 08:01

? 人氣

台灣今年就紀念孫中山150歲誕辰。(BBC中文網)

台灣今年就紀念孫中山150歲誕辰。(BBC中文網)

11月12日是「國父誕辰紀念日」,但是在台灣如今還有誰記得這位號稱「領導革命、創建中華」的「國父孫中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按照國民黨的黨規,孫中山是國民黨的總理,而依照中華民國的法律,孫中山是「國父」,不過在中國,他卻是「革命的先行者」。

紀念「國父」

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名為孫文的孫中山雖然早已過世,但是他的名字被用來命名日本時代的建築和道路。

當年台灣舉行受降典禮的台北公會堂改名為中山堂,通往台北神社的馬路原名敕使街道改為中山北路、第三女子高中改為中山女中。

而其他城鎮以中山為名的道路、建築更是不可勝數,歷史課本形容孫中山是「創建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偉人」。

軍隊中的室內集合場地叫做中山室,以往到了「國父誕辰紀念日」或者3月12日的「國父逝世紀念日」,機關學校必定要舉行紀念會,高唱《國父紀念歌》。

在1990年代之前,作文寫到「國父孫中山」,前面必須空一個表示尊敬,聽到的時候,站著要立正、坐著就立刻端正挺胸。

另外一個享有這種尊崇「特權」的就是名為蔣介石的蔣中正,蔣介石也為紀念孫中山而特別興建了台北的國父紀念館。

「首創革命」

時光荏苒,時代的巨輪前進,台灣政治氛圍的改變,除了國民黨之外,孫中山不再享有當年的尊崇。

一度在台灣,因為鈔票上印了孫中山的頭像,所以孫中山是鈔票的代名詞,如今卻是「四個小朋友」。

不但新台幣的鈔票上不再有他的肖像、紀念他的銅像也一座座從街頭和校園消失、他的感情生活歷史受到抨擊、他所謂「領導辛亥革命」的說法受到強烈的質疑。

台灣總統馬英九決定將總統府內的三個大廳分別命名為「中山廳」、「渭水廳」以及「銘傳廳」,分別紀念孫中山、日本時代台灣民主運動人士蔣渭水以及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

台灣的泛藍陣營這幾年來一直試圖加強連接台灣和孫中山的關係,例如台灣的中央銀行也要發行紀念銀幣,但是距離上次發行「國父誕辰紀念銀幣」已經隔了30年。

銀幣上鐫刻的是「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紀念 1866-2015」,有意思的是中國的全國政協則是開會通過201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50週年,似乎兩岸在孫中山到底幾歲這個問題上也有不同的計算方式。

但是每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就要到了,政治人物似乎是認為孫中山對選民的吸引力和說服力都有些偏低,參加競選的候選人幾乎不會自比為孫中山。

在國民黨黨內都聽不到《國父遺教》、《建國方略》,政治人物再也不提《孫文學說》、甚至《三民主義》的時候,孫中山在台灣還代表了什麼呢?

撰稿: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
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