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周一(11月16日)發表今年第三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速報,說明扣除物價變動影響因素後,實質GDP比第二季度下跌0.2%,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如果按此跌幅換算成年率,則下跌0.8%。
其中企業投資生產用的機械等設備比第二季度減少1.3%最為矚目,其次受矚目的是公共投資減少0.3%。
雖然個人消費因住宅投資上升1.9%、餐飲和休閒消費等支出上升0.5%,但上升與下跌項目相抵結果仍是負增長。
另一方面,日本第三季度出口比第二季度增加2.6%,高於1.7%進口增加,但一般相信,因為石油價格下跌,進口量實際仍大,倒是出口增長遲鈍。
內閣府的速報說明,日本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減速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引起日本企業暫停設備投資和收入沒有增加下,個人消費恢復力微弱,顯示日本經濟復蘇依然原地踏步。
官民推諉
這個消息出乎日本政府和許多經濟專家的預測,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時,日本政府和民間經濟專家們廣泛認為這是一時的現象,相信第三季度會出現增長。
內閣經濟再生大臣甘利明周一在記者會上對此承認「課題是企業的設備投資,企業經營者還沒脫離物價貶值意識」,他對首相安倍晉三9月連任自民黨總裁後,提出2020年日本GDP達到600兆日元(約5兆美元)的目標說,「要實現600兆目標,必須維持3%的經濟增長,為此提升薪金、增加設備投資是必要的,希望經營者們理解,通過官民對話繼續強烈訴求」。
幾乎與甘利明同時,日本經濟界最大組織經濟團體連合會會長榊原定徵也在記者會上說,「不得不沉重地接受連續兩季度經濟負增長的現實,這將會成為提升經濟增長政策的最大課題,我們想對政府訴求希望能導入某些刺激經濟對策」。
中國因素
這個消息也令安倍政權的最大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提倡的「擺脫物價貶值,企業增加收益能令個人薪金增加,個人薪金增加能帶動個人消費,從而再促使企業增加收益,形成好循環」的邏輯在此顯出破綻。
「安倍經濟學」的邏輯確實在過去兩年多實現於豐田汽車等製造業為主的各大日企,不過包括官方電視台NHK在內,日本兩年來各大傳媒做的民意調查,從來沒獲得大多數被訪者證明收入增加、生活好轉。
東京房地產價格也確實在明顯上升,但市場報告原因是「外國投資者認為東京房地產價格有很大上升空間,所以包括個人投資在內,外資購買東京房地產踴躍」。
三井住友銀行總經濟分析師西岡純子對內閣府的速報說:「看不到日本銀行(日本央行)強調『從所得到支出好循環』的內容,尤其是設備投資低於預期,一些獲得前所未有高收益的企業也沒高投資的意向說明,他們缺乏期待日本經濟增長,並強烈憂慮中國等海外經濟前景」。
這個月初日本經濟界200名巨頭組成的「日中經濟協會訪華團」訪問北京,一名日企高管對BBC中文網記者說:「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當然會影響日本經濟,但中國擾亂市場也讓日本深受其害,訪華團這次去是找李克強(中國總理)投訴中國不懂市場哲學,例如經濟增長放緩了,還在拼命生產鋼材,造成現在全球鋼材價格比木頭還賤」。
撰稿: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責編:董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