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看起來台灣社會既不急、當然也尚未作好支付代價的準備。無論是FTA或區域經貿組織,它國向我們降關稅、打開市場的同時,我們也要向對方開放。現在朝野兩黨似乎都對爭取加入TPP有高度共識,但他們都不談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雖然TPP是以美國為首,美國是否支持台灣加入是關鍵影響因素,但入TPP還是需要12個會員國全部同意接受,每個會員國理所當然都會向台灣提出「門票」要求─以美國而言,非常明顯是美豬開放,日本則可能是食品進口限制(涉及福島災區的輻射問題),其它國家也必然會提出台灣繳交的門票。台灣準備好要接受這些條件、支付這張門票了嗎?
如果沒有,那就更不必提加入後幾近全面性的產品開放。TPP是目前所有區域組織中,開放程度最高者,大概有超過95%以上的項目必須開放自由化,每個國家能排除在開放與關稅減讓之外的項目很少,日本爭取到者也不過80多項,以台灣弱勢的經貿地位與談判能力,項目一定少得多;而且其規範不僅止於貨品,也包括服務業、勞工、環保等。台灣距離這些標準,顯然仍相當遙遠。
兩岸貨貿今天在臺北圓山進行第12回合談判,雖然雙方期望儘快完成談判,但以台灣對開放市場的排拒,再加上「反中、傾中」之爭,貨貿就算完成談判,也不知「該如何上路」。
從經貿與社會觀點看,如果台灣連談貨貿都要擔心與抗拒市場的開放,那其實就不必再奢談加入開放程度更高的TPP了,因為那要支付的門票與代價更高。從國際政治現實看,貨貿不成,台灣亦難以加入TPP。
而如果台灣不願先支付這個代價,未來要付出的代價有可能會大到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