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人民幣納SDR有喜有憂 全球仍是「In Dollar We Trust」

2015-12-01 12:41

? 人氣

人民幣終於納入SDR中,一般認為對人民幣的需求與匯率都有幫助,也可望推動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步伐。(新華社)

人民幣終於納入SDR中,一般認為對人民幣的需求與匯率都有幫助,也可望推動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步伐。(新華社)

國際貨幣基金(IMF)周一通過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SDR) ,對中國而言,當然是一大勝利,也算是「遲來的公道」,但未來面對人民幣自由化壓力帶來的風險,卻必須小心因應。對投資市場而言,短期人民幣有可能多得到一些支撐,但如果中國經濟不能儘速走出泥沼,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SDR算是IMF「無中生有」創立出來的一種貨幣,既能分配給會員國作為使用資金的權利,又是作為國際支付的特殊手段,有人稱之為「紙黃金」。SDR必須與其它貨幣掛鉤,能被納入SDR的「一籃子貨幣」中者當然為政經強權的貨幣;早期是美元、德國馬克、法郎、英鎊、日圓;歐元成立後取代馬克與法郎。

以「政經強權」的觀點看,中國早在5年前就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甚至在更早的2007年就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人民幣今日才被納入SDR,是「委屈」了,也晚了。但要納入SDR的基本條件是:可以自由流通兌換,中國長期處於外匯管制,近年才逐步放寬、把人民幣推往國際化之路,由此觀點而言,人民幣今日才被納入SDR,即使不算太早(中國仍有外匯管制),至少也不算太晚了。

人民幣被納入SDR最直接的效應是:國際上對人民幣的需求會增加。SDR中各貨幣的比重,有點類似MSCI的成份股的作用,各國的外匯準備中的貨幣比重,會參考SDR的比重。目前全球央行的外匯準備中,人民幣的比重非常低,低到跟「其它貨幣」共列,合計只有3.1%。

這次人民幣納入SDR中,占比一口氣就拉到10.92%,超越原有日圓、英鎊的8%多。市場一般認為各國央行勢必會增持人民幣,這對人民幣的需求與匯率就構成基本的支撐,甚至未來MSCI調整時,亦有可能對中國A股有幫助。

不過,各國央行外匯準備中的各貨幣比重,並不全然追隨SDR的比重,例如在未加入人民幣前,美元在SDR中占4成、歐元占3.7成多,日圓與英鎊各占10%上下。但在全球央行準備中,美元占比超過6成多,美元得到遠高於其在SDR中的比例,印證了美鈔上印的「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在各央行心中其實是「In Dollar We Trust」(我們信仰美元);歐元只有2成,日圓與英鎊更只有3-4%。

顯然在SDR中的比例不是「掛保證」,各央行的外匯準備,除了政治、經濟因素考量外,也有貨幣走勢升貶的「投資考量」。因此人民幣納入SDR固然有助拉升需求與支撐匯率,但支撐幅度與時間長久,仍要視中國經濟表現、各央行對人民幣的前景與信心而定。

但對中國而言,納入SDR中是既喜又該憂,因為另一個挑戰才開始。納入SDR代表的是人民幣的自由化與國際化步伐已是不歸路,人行只能往此路走,讓人民幣更開放與自由流通。惟現實上,中國面臨經濟增加放緩,投資、生產、出口全低迷的窘境,人行持續寬鬆貨幣,資金外逃壓力沈重;加上美國聯準會(FED)的12月升息已是蓄勢待發,人民幣貶值壓力仍沈重。

人行既不能回頭走外匯管制路以防資金外逃,又要推動人民幣自由化與國際化,還要穩定幣值,坦白說,難度是有點高。現階段外界也不必因人民幣納入SDR因素,而一面倒看升人民幣。人民幣納入SDR當然是利多,但其效益未必能馬上收割,而是未來逐步發酵產生。

至於說人民幣終於納入SDR,是否代表人民幣可與美元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那就是想太多、太遠了。美國作為全球政治、經濟強權的地位尚無動搖之虞,而累積發展上百年的各種「美元市場」─油元、數十兆以美元結算的全球貿易、既深且廣的債券市場、占比破6成的外匯準備等,展望未來十多年內,人民幣莫說要「取而代之」不可能,想要「平起平坐」都很有得拚哩。

可見的未來,全球大概還是要活在「In Dollar We Trust」中相當一段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