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連辯論都推三阻四,難不成要請王柯密室協商才能搞定?

2015-12-02 12:19

? 人氣

兩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蔡耀徵攝)和朱立倫(陳明仁攝),到現在喬不定電視辯論會。

兩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蔡耀徵攝)和朱立倫(陳明仁攝),到現在喬不定電視辯論會。

距離明年元月大選一個半月不到的時間,三組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卻始終喬不定,台灣自有總統直選以來,除了第一次還沒有辯論的前例外,四次大選從沒有麻利答應辯論之事,朝野候選人對辯論推三阻四不說,還總以媒體公正性為阻卻辯論的理由,很難想像這樣的候選人不論是誰,當選之後,主持國政若遇難還有不推拖拉的可能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比明年十一月才登場的美國總統大選,從今年八月就開始首場辯論,共和黨辯完,民主黨辯,每場都創下超高收視率,把政見會搬到每個家庭的客廳,在最短時間內,讓最多數選民看到候選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和利弊得失,公允地提供全民判斷與選擇的參考。沒有任何廣告、跑攤、電話催票的經濟效益可以像電視辯論一樣,對擁有不同資源的政黨而言,電視辯論是最公平的政見交鋒。

很遺憾的,在台灣永遠是弱者企求辯論不可得,相對資源豐沛或勝券在握方可以找到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能避則避。看看這次朝野候選人喬不定辯論的理由,竟是為了主辦方到底是公視還是三立而相爭不下,豈不荒謬?

首先,電視辯論一場哪夠?能多辦兩場,就能有更多機會穿越不同的政治光譜,傳送訊息給不同的族群,好過朝野各自相濡以沫,跑基層拉樁腳都是自己人造自己的勢,每場活動都所費不貲,卻無法達到溝通異見遑論團結全民的作用。

其次,候選人和政黨容或對媒體各有偏好,但是,總統辯論不是黨內初選,這是國家大選,政黨辦初選獨厚特定媒體就算了,拿國家大選玩政黨壁壘的遊戲,除了加深社會對媒體的不信任,還能達到什麼目的?競選時獨厚特定媒體,是真把特定媒體當文宣工具了嗎?公共電視再不濟,還是國家預算年年補助的媒體,包括其董事成員還是要立法院經過政黨比例產生之委員會同意組成的,若說政黨的手進入公視,那麼在國會有席次的政黨沒人可撇清責任,若對公視不信任,不如報廢了公視省下國家預算豈不更清爽?

其三,不論民進黨不相信公視,或國民黨不信任三立,媒體終究只是平台,無法左右候選人的政見,更無法扭轉候選人的表現,站上辯論台,就是候選人的場子,更何況辯論會的提問人也得經各組候選人協商確定,基本沒有獨利於一方的安排可能,有什麼好怕的?美國總統辯論會,甚至讓民眾在臉書上提問,主持人挑出最一針見血的問題發問,質言之,就是要挑最麻辣的問題,看候選人第一時間的反應,選擇自己有安全感的媒體辦辯論會,是要在溫室裡被拍馬屁才過癮嗎?

「電視辯論的目的不在於言語爭執,而是讓公民能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對應手法有所比較。」一九八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卡特的謀士在備忘錄裡寫下這段話,這正是選前辯論的基礎。從候選人的形象、肢體語言、臨場反應、以及最重大政策爭議的思考,都公平的展現在全民面前,2016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甚至將地點選在大學,讓未來成為國家棟梁的大學生更早參與國家大事,這樣的「現場」,台灣只能羨慕,因為迄今台灣的選舉辯論會,永遠只能在攝影棚內,或在各組候選人挑定的現場觀眾維護下進行,這樣的安排也說明了台灣的總統為什麼這麼禁不起考驗。

選舉最後一個半月,選民的投票意向多半心中已經有數,電視辯論進一步確認自己的選擇,但可讓部份還猶疑的「中間選民」有一個參照。最重要的,不論候選人所屬政黨是藍是綠,未來當選者將是全民總統,而非特定政黨的總統,他們必須負責任的走出藍綠各自的溫床,證明自己有團結全民的能力,台灣納稅選總統,還給候選人選票補助款,當然有大聲要求一場、二場、甚至三場電視辯論會的權利!如果辦不成,這個紀錄會永遠跟著候選人和未來的當選人,歷史會註記:2016年,他們是不敢辯論的最弱競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