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終於散去,美國本月中啟動9年來的首次升息,可說已確定而無懸念。而原本外界殷切期盼擴大QE(量化寬鬆)的日本央行與歐洲央行(ECB),最後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似乎也隱然釋出全球的QE已經走到極限的訊號。
美國早在去年底開始就不斷對外暗示、明示今年要啟動升息,市場一般預測是6月或9月升息。6月時因就業市場仍不夠穩而未升息,9月時則因碰上8月人民幣突然大貶帶來的全球金融震盪,也未如期升息。
雖然美國釋出準備升息的消息,導致全球資金移動,新興經濟體既苦於資金流出、股匯市下挫壓力,又碰上中國經濟放緩,以原物料出口為主的新興經濟體成長率大幅下滑,大家都擔心、也認為FED今年升息,將重挫全球經濟。包括國際貨基金(IMF)、世銀,還有如美國前財長桑默斯等都公開表示FED應延緩升息。
不過,FED這次算是鐵了心,非升息不可了,因為漂亮的就業數據就是升息的最大屏障。美國的失業率已降到接近充份就業的5%,最新的新增就業人數21.1萬,優於預期;經濟成長方面,第2季經濟成長率高達3.7%,第3季雖然降到1.5%,但與市場預期差不多,如果排除庫存則可到3%。
FED主席葉倫本周在公開演講中說,她「越來越有信心,美國的經濟情況有助於勞動就業市場的持續改善」;「當前經濟活動前景和勞動力就業市場的風險,已非常接近平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葉倫還特別提到不斷延後升息的問題與風險。她說:「如果過度延後利率正常化的開始時間、Fed可能最終被迫緊縮政策,而這類突如其來的緊縮可能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風險。」;「維持現行低利率的時間過長,也會鼓勵過度的冒險行為,破壞金融穩定。」
當周五公布的就業數據出來,新增就業人數達21.1萬人後,FED本月升息已毫無掛礙,勢在必行了。但其步伐應該是緩慢、漸進,升息幅度預估1-2碼,且接下去的會議未必會連續升息,而會視美國與全球經濟與金融情勢而定。
倒是日本銀行(央行)與ECB最近一次的會議中,未如外界預期的大幅加大、加深QE,代表的很可能是QE已達到極限盡頭,邊際效益越來越低。如果再加大QE又可能引發不良後遺症─包括本國幣值貶值、資產泡沫、金融風險升高、央行資產負債表惡化、甚至貧富差距擴大等負面效應。而另一個讓人擔心的是如果效益低又不斷深化與擴大QE,未來萬一金融市場再有狀況,央行手中幾乎再沒有武器可用了。
因此,雖然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QE這種「非常規、非傳統」的作法,被納入央行對抗金融危機的常態武器庫內了,但各央行在運用上,未來可能會更審慎,短期內看到主要央行再大規模擴大QE的可能性已低。
FED啟動升息,加上美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未來已可預見強勢美元的「王者再現」其它國家─從歐元、日圓到新興國家的貨幣(當然包括台幣、人民幣等)又要再次面臨資金流出、匯率貶值的震盪了。
不過,除了美國以外,各國景氣不佳,現在走的是寬鬆、降息風,G20國家半數以上今年以來都曾降息,包括中國、韓國皆如是,台灣央行上次理監事會亦小幅降息。因此,雖然美國要啟動升息,但以現階段台灣經濟表現,央行不可能跟進,台灣的低利率仍將繼續維持,匯率則走貶機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