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俱樂部》的情節構成對天主教會提出尖銳諷刺。犯下不容於社會的罪行的神職人員被藏匿起來、過著「贖罪」的僻靜生活,罪行的受害者卻沒有得到教會任何協助。
在片中,幼年曾受神父性侵的當地漁夫桑多康(Sandokan)仿若教會罪孽的具體化身,盤據於情節之間,一個無法忽視的指控及威脅。瘋狂卻又誠實的他,甚至比贖罪中的神父們更加篤信上帝。
詮釋者也必須「去愛這些角色」
帕布羅拉瑞恩在電影首映後不久、接受電影網站「Playlist」訪談時,提及《贖罪俱樂部》的劇本只花了3周撰寫,電影開拍時其實還沒有完全完成。他描述,演員們也是拍攝前才拿到劇本,「他們起床、穿上衣服,坐在攝影機面前,然後我們對他解釋這一幕要拍什麼。
「第一次通常都拍得很慘,沒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第二次開始有點樣子,接著是第三次、第五次,或第十次、第十五次,然後他們就會抓到要點。」
帕布羅拉瑞恩描述,這個過程讓他了解到做為一名演員,第一件事是要去愛你詮釋的角色,「看見一個人與其角色透過愛與同情建立的最早連結,是一個美麗的過程。」
帕布羅拉瑞恩也說,「我也試著去愛我的角色,即使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卑陋的人,做出你認為不道德或是錯誤的事。」
這份感情,可能解釋了電影在陰沉的慍怒堆疊中,隱現的出乎意料的同情,以及結尾處一種奇妙的正義。也令人再度想像當代神職人員的宗教以至社會使命,應該體現為什麼模樣。
《贖罪俱樂部》已於12月18日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