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主義浪潮中頗受冷落的傳統建材,在21世紀再度回歸,且前景看俏。2005年在台灣埔里重建的鷹取紙教堂是這波木建材回歸的亮眼作品之一,它原為建築師坂茂為日本阪神大地震後失去教堂的鷹取教會設計,並於2014年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肯定。
但木製建材已被證明具有加入城市天際線的潛力。預計在2017年秋季完工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學生宿舍,將成為全球最高的木製住宅大樓。這棟木造建築高達18層樓,可容納404名學生。底座為混凝土建造,上層結構則為錯層壓木材(Cross-Laminated Timber, CLT)。
CLT屬於被通稱為「質量木材」(mass timber)的大型、堅固的板狀木製建材,通常是將原木條以90度交錯疊合,在寬面處膠合後製成的夾板。可以先行製成,再運至建築工地。
木製建材的回歸,並非出於懷舊或復古的情緒,而具有科學與環保的考量。美國奧勒岡大學建築系主任希恩(Judith Sheine)解釋,與混凝土相比,CLT重量較輕,可以更快也更輕易地築起高樓,「而且,你可以在木頭上做一些細微調整,是在混凝土上做不到的。」
質量木材也相當堅固、且具有彈性,較能抵禦大型地震。在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如太平洋西北部),被認為具有相當市場潛力。
9月,美國紐約市及奧勒岡州波特蘭的2件木造高樓建案,分別贏得美國農業部(USDA)「木造高樓獎」(Tall Wood Building Prize)東岸及西岸優勝,獲得150萬美元(約新台幣4960萬元)獎金。
紐約市的獲獎建案為曼哈頓西切爾西區一棟10層樓高的住宅公寓「西18街475號」(475 West 18th Street)。波特蘭的獲勝者為位於珍珠區(Pearl District)的「Framework」,為12層樓高的混合用途大樓,包括一樓零售出租店面、辦公室空間、及供給中等收入市民租用的合宜住宅。
曼哈頓的「西18街475號」,將是紐約市第一個使用質量木材的高樓建案。建築公司「SHoP」的建案負責人沙洛凱(Amir Shahrokhi)指出,使用木材打造的空間可為居住者帶來許多心理裨益,包括減緩心跳與壓力程度,並提升生產力。
美國農業部表示,獎勵木造高樓是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之一,也希望藉此增加鄉村工作機會。每百萬板英呎(board-feet)的木材處理,大約對應至35份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