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理性創業家們,出口在往前走右手邊

2016-01-01 06:30

? 人氣

但札克伯反其道而行,從臉書成立一開始就要求單一帳號,而使用者就算不用實名,其選用的名稱也必須是朋友們認可的綽號或者代號之類的,如果系統分析有太多可疑處,就會自動停權進行審查。對於這一點今天的臉書仍然是寧願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個,不少曾莫名其妙被臉書停權的朋友們應該都心有戚戚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採用單一帳號實名制在當時是完全違反直覺和潮流的,但卻發掘了當時仍屬於隱性的一個使用者需求:將實際生活中的人脈網路搬進網路世界、好讓朋友親人們能在回到自己家裡後仍然能夠與對方互動的需求。臉書解開這個隱性需求後,事情變得再明顯不過,這個需求不僅為真,而且遠比匿名的需求廣泛而強烈。Friendster和Myspace的使用者多半為重度網路使用者以及職業上需要經營社群的明星等,但臉書卻一舉擴張到非重度網路使用者,例如許多長輩們第一次開始大量使用網路都是因為臉書的關係,這讓臉書的使用者以瘋狂的速度成長,並且不受限於傳統網路使用者的術語和結構,從而成就了今天超過十五億使用者的這個虛擬帝國。

Airbnb

誕生於美國舊金山的Airbnb,本身就是一個非理性的產品——在這個殺人狂和變態橫走的國家,誰會想讓陌生人睡自家客廳沙發,只為了賺幾十美元的零用錢?當時包含知名風險資本家弗烈德・威爾森在內都是這樣想的,這個點子完全不合理,不會成功的,因此許多風險資本家都選擇不投資Airbnb。

但在共同創辦人布萊恩・切斯基的努力下,Airbnb證明了驚悚電影和電視劇上的變態,不過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美國人其實很願意認識志同道合的陌生人,換句話說,人性本善戰勝了對於冰冷的完美法治安全的追求,Airbnb解開的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相信的潛藏的正面人性,這種美好在美國的猜忌氛圍中是如此的非理性,連那些年輕時曾經背著背包在澳洲大陸流浪的嬉皮風險資本家們都難以認同,以至於錯過投資的機會,非理性的關鍵在Airbnb的例子比任何一個成功新創都還精彩。

伊隆・馬思克Tesla & SpaceX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一段伊隆・馬思克的名言:「我因創辦Paypal賺進了一億八千萬美元,我將其中一億美元投進了SpaceX,七千萬投進了Tesla,一千萬投進了Solar City。為了付房屋租金我還得借錢。」

這個聽起來很戲劇化的宣言,其實與事實八九不離十,馬思克一直都是一個高度偏執的天生創業家,就算今天這一億八千萬元不是投進了SpaceX、Tesla和Solar City,一定也會進到其他風險事業。但即使是SpaceX和Tesla都有各自非理性之處,也就是馬思克以非理性的態度將自己的時間和才產投入了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非理性的新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