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內臟脂肪指數(VAI)愈高的人,血壓、血脂、空腹血糖愈高,腎功能也愈差,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高出1.5倍,顯示肥胖和腎臟病有高度相關。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逸娟今(30)天說,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膽囊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高度相關;也是大腸癌、子宮內膜癌、乳癌危險因子之一。不過,肥胖較少會和腎臟病聯想在一起。
「內臟脂肪」異常者,慢性腎臟病風險多1.5倍!
體脂肪依分布的型態,可區分為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內臟脂肪與眾多慢性疾病的關聯又比皮下脂肪來得緊密。
為了解內臟脂肪指數與腎臟病的關聯程度,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蒐集2013年共2萬3570名在長庚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的成人,依公式計算每人的內臟脂肪指數,並分析此指數與慢性腎臟病的關聯。
研究結果發現,隨著VAI數值上升,血壓、血脂、空腹血糖也有隨之增高的趨勢,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則是愈差。
研究進一步將該群成人的VAI由低到高分成4組,將VAI數值最高(>3.7)的一組人定義為VAI異常,其餘3組人定義為正常。結果發現VAI異常者和正常者相比,有慢性腎臟病(腎絲球過濾率<60)的風險為1.5倍。
男性風險更高!醫師:差異在「脂肪堆積」處
陳逸娟說,這樣的現象在男性更為明顯,男性VAI>4.3定義為異常,腎臟病風險為正常者1.6倍;女性VAI>2.9定義為異常,腎臟病風險為正常者1.3倍。男女性之間的差異,可能是因脂肪總量增加時,在荷爾蒙影響下,女性傾向堆積於皮下,男性較常堆積於內臟周圍,使得VAI在女性的應用效果不如男性顯著。
此研究已刊登於2018年3月的國際期刊《腎臟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
陳逸娟表示,VAI較高的民眾應積極介入改善,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對於糖尿病、高血壓等易合併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建議務必控制日常飲食,依照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等建議,多攝取全穀類、蔬果、豆類、堅果類等,避免油膩食物、紅肉、甜食、手搖飲,以及多運動,避免腎臟病變發生。
除了VAI,近年已有研究指出,中廣型肥胖可用「腰臀比」為指標,數值愈大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跟著提高。推測原因可能與內臟脂肪所分泌的一些發炎因子、腎臟血流增加使腎絲球超過負荷腎臟血管硬化等多重機轉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