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則從毛澤東時代就開始進入非洲,當時國力尚弱小的中國「勒緊褲頭」,援建了坦尚鐵路(TAZARA Railway),勢力通過東非的坦尚尼亞進入到南部非洲內陸的尚比亞,也經此打通運輸線,扶植辛巴威的穆加比(Robert Mugabe)。在改革開放初年,由於阮囊羞澀,中國大幅度減少對非洲的援助。於是在這個時期,中國人對非洲僅有「很熱、貧窮、飢民」等刻板認識。
在美國忽略非洲時,中國從戰略的高度開始大舉進軍非洲。千禧年,中國與非洲國家建立「中非合作論壇」,每三年一次會議。○六年第三屆中非合作論壇從常規的部長級升格為元首峰會,四十多個非洲國家領袖齊會北京,成為當年的中國外交盛事。一八年九月的第七屆中非合作論壇,非洲國家元首再次齊聚北京,國家主席習近平也高規格迎接。習近平宣布在未來三年提供六百億美元資金,其中一五○億為無償援助、無息貸款或優惠貸款;會議還通過《北京宣言》,提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國低檔電子產品的大市場
中國勢力進入非洲有三個最重要的途徑。首先是經濟。經過十幾年的經營,中國目前已經是非洲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在一七年成為在非洲最大的綠地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指新創設的外人投資項目,而非投資或併購既有的公司)投資國。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有幾個特色:
第一,注重油田、礦產等資源。中國在非洲建立的工業園區,大部分都是礦產簡單加工基地,而非製造業的工業園。
第二,注重基建。最初基建以方便運出非洲礦產為原則,建立大量的貨運鐵路和深水碼頭;後來為了輸出過剩產能、打響高鐵品牌和中國高鐵標準,投資未必符合非洲國家需求的高鐵建設,包括備受爭議的肯亞蒙巴薩—奈洛比鐵路(Mombasa-Nairobi SGR);最後,中國積極在非洲推進電訊基建,以幫助中國的科技企業迅速擴海外市場。
第三,中國把非洲視為工業品,特別是低檔電子產品的大市場,華為、中興等手機占有率之所以位居世界前列,非洲低檔市場是重要原因。通過這些經濟活動,中國開始控制非洲相當一部分國家的經濟命脈。
招攬非洲精英,培植親中政客
另一個重點是軍事。中國積極參加在非洲的聯合國維和任務,在非洲有實質的軍事存在。目前中國在非洲參加的維和行動包括蘇丹、南蘇丹、馬里、西撒哈拉等國。中國在蘇丹和南蘇丹有很強的兵力,以保障中國在南蘇丹和蘇丹達弗(Darfur)的經濟利益。軍事存在和經濟利益雙管齊下,中國對蘇丹和南蘇丹已經建立根深柢固的政治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