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買雞蛋有指南,你的一元救母雞

2016-01-12 06:30

? 人氣

放養的雞,顯然快樂多了。(大象盪鞦韆提供)

放養的雞,顯然快樂多了。(大象盪鞦韆提供)

到市場買蛋,不論盒裝、散裝,消費者都無法辨識這顆蛋從哪裏來、用什麼方式飼養。但其實蛋雞有四種飼養法(註),從幾近虐待的「格子籠」,到給母雞最好生活環境的「放牧」,母雞所受到的待遇大不同。在一些有標示飼養方式的國家,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你買的蛋來自什麼樣的飼養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經過台灣動保團體十多年來努力,也在立委田秋堇鍥而不捨推動下,農委會終於在去年底公告「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自今年七月一日起生效,消費者終於取得買蛋自主權,而你買什麼蛋,也決定了母雞的命運。

這對於台灣動物保護、消費者自主、以及整個雞蛋產業,都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已提出,動物福利會影響食品安全與疫病風險,高達60%的人類疾病都跟動物疾病有關,這一步對於保障食物安全也是意義非凡。

蛋雞福利與食安息息相關

格子籠的蛋雞飼養法,是在約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關二到四隻雞,擁擠的環境導致蛋雞緊迫,腸道、呼吸道較易感染病菌。為了防止傳染疾病,飼料中會添加預防性抗生素,也會使用消毒用藥清理環境。不但對蛋雞不人道,而且站在飲食安全立場,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雞蛋有較高的風險。

基於食品安全、動物福利、產業發展理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十多年來不斷推動台灣應該跟上世界潮流,禁止格子籠飼養蛋雞。但國內還有超過九成的雞蛋來自格子籠,立刻廢止影響太大。原本動保團體要求格子籠也要標示,但因衝擊過大而暫時不必標示,但反之也表示,沒有這三種標示的就是格子籠。

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5條規定,「有中央農業主管機關公告之生產系統者,應標示生產系統」,農委會就是依此授權公告「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所謂友善生產方式有三種:豐富化籠飼、平飼、放牧。

格子籠(左上)、豐富籠(右上)、平飼(左下)和放牧(右下)的雞,生活條件不同,產出的雞蛋也大大不同。(動物社會研究所提供)
格子籠(左上)、豐富籠(右上)、平飼(左下)和放牧(右下)的雞,生活條件不同,產出的雞蛋也大大不同。(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你買什麼蛋,決定母雞的命運

以動物福利角度來看這三種飼養指南,放牧優於平飼、平飼又優於豐富化籠飼。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以最低標準的豐富化籠而言),包括應提供母雞遮風避雨、防曬通風、足夠飼料及水、必要的安全設施外,還有以下讓母雞擁有展現自然習性的規範:

一、每隻雞在籠內活動面積應達750平方公分以上。

二、雞籠高度應達35公分以上。

三、雞籠內應設置「巢箱」供雞隻使用,而且必須足夠且能自由進出。

四、每隻雞應有長度15公分的「棲架」。

五、籠內應提供「磨爪」設施,以及可誘發雞隻扒地覓食自然行為的設施。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格子籠飼養法是將母雞機器化,但每一個活生生的動物都有牠獨特的自然習性,「雞蛋友善生產方式」這三種飼養法,就是觀照母雞能擁有最起碼的自然習性,以母雞來說,自然習性至少有以下三個:

一、「磨爪」的重要:土地有很多維生物、蚯蚓,磨爪對於母雞來說,有助於展現牠的自然習性,促進骨格健康。

二、「棲架」的重要:如果是野外飼養的雞,晚上睡覺時會爬到樹上,站在樹枝上並用爪握住樹枝睡覺。而且雞有社群倫理,會依社群地位分別站在高低不一的樹枝上,棲架的設計就是讓雞可以展現這些生活習慣。

三、「巢箱」的重要:野外的母雞下蛋前會先找一個安全的地點,有時寧願不吃不喝也要先築巢才下蛋,這可保有母雞的隱密性。如果被關在格子籠,就像在眾目睽睽下產蛋,這對母雞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傷害。

這份指南的訂定已跨出友善生產第一步,但陳玉敏提到幾個還必須繼續努力的重點。其中,目前農委會容許同一個畜牧場可以存在不同生產方式,這最大的問題是,業者可能會將格子籠、放牧、平飼所產的雞蛋混在一起欺騙消費者。

另一個問題是,這份指南還是靠消費者主動購買,農委會的政策應該更明確一點,訂出逐年提高友善雞蛋產量的目標,蛋農就會去調整產銷以及投資方向。而且最終要訂出廢格子籠的落日條款,讓台灣跟上國際友善雞蛋的風潮。

圖示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