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統獨鬥爭白熱化,就連該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成為藍綠兩派相互鬥爭的焦點。鄭弘儀以自己參加了日軍的父親為例,指控馬英九政府在2017年高調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沒有想到他的感受。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則認為,馬英九政府與其去慶祝抗戰勝利,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去紀念太平洋戰爭末期慘遭盟軍炸死的台灣同胞。
於是一個很簡單的「二分法」,就這樣子的被政治人物劃出來了。仿佛只要二戰時當台籍日本兵的,或者是來自親日皇民家庭的後代,一律都是主張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的獨派,而且還必須要是親日的。而1949年跟隨蔣中正來台灣的外省國軍老兵,就必然是中華民國或者「兩岸統一」的支持者,同時還一定是反日,甚至於抗日的。
早期這樣的「二分法」是獨派在玩,目的是要與過往國民黨宣揚的「中華民國史觀」對抗。可是到了後來,越來越多外省統派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比方說郭冠英就認定所有二戰時參加日軍的台灣人為「二鬼子」,並指控他們是在二二八事變中屠殺外省婦孺的元凶。這種觀點與獨派把所有來台外省人都打成二二八事變的「兇手」一樣偏頗。
將1945年以前的台灣人通通視為親日,然後將1945年以後來台的外省人通通視為抗日,其實是極端的福佬沙文主義者與偏激的大外省主義者一個有趣的共同點。但歷史是沒辦法用「二分法」來說清楚講明白的,因為事實上有不少台籍日本兵戰後加入國軍,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穩定對台統治的關鍵力量。而來台灣的外省軍人當中,則有不少人其實二戰時與日軍站在同一陣線。
被遺忘的「偽軍」
所謂的「偽軍」,是一個很模糊又廣泛的概念,因為光是二戰時日本人在中國扶植,並且不為國民政府與中共承認的「魁儡政權」就不只一個。光是從1943年以後的情況來看,東北有由末代皇帝溥儀領導的滿洲國、南京有由辛亥革命元老汪精衛領導的國民政府、北京有由前北洋政府官僚王克敏領導的華北政務委員會,內蒙古還有由德王領導的蒙疆自治政府。
以上這五個政權,都各自有自己的正規武裝部隊存在。這些武裝部隊看在國軍與共軍眼中都是「偽軍」,看在日軍眼中都是「友軍」,但是他們彼此之間都存在著派系、意識形態、種族主義甚至於國家認同上的衝突。除了明確效忠這幾個政權的「偽軍」外,各佔領區的日軍還會依據自己需求,扶持由中國人組成的民團武裝、自衛隊或者鐵道警備隊,讓人們更難對「偽軍」的情況一概而論。
自抗戰勝利以來,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將二戰時與日軍合作的勢力打成「漢奸」看待,導致戰後留在大陸或者跟來台灣的「偽軍」老兵,對於自己的過去都要低調回應,甚至於想方設法的迴避。這不只是為了要迎合國共兩黨的國族教育,弄不好還是要殺頭的。由於「偽軍」戰時的工作主要就是對付中共游擊隊,留在大陸的「偽軍」更是天天生活在被鎮反的恐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