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楊照專文:讓閱讀成為人生的源源不絕的地熱

2016-01-28 06:50

? 人氣

閱讀就像地熱,藏量豐沛時時暖心。

閱讀就像地熱,藏量豐沛時時暖心。

宇宙生成自今有一百三十七億年了。地球則有四十六億年的壽命。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連帶引發的氣候劇變,使得當時原本在地球上活躍的恐龍逐漸絕滅。兩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國曾經存在過一個擁有超絕人格與智慧的孔子,開啟了特殊的人生視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知道這些事,這些遠在我出生之前發生,絕對不在我經驗範圍內的事。我怎麼知道的?從書裡讀來的。我怎麼知道我知道的是可信賴的,不是什麼人隨便編造出來的,尤其是牽涉到那麼久遠前的事,一百三十七億年前?我從書裡得到的信心,信任這些不是什麼人隨便編造的。

為什麼可以這樣信任書?因為至少一直到今天,書是人類文明長遠習慣中的產物,仍然依循著幾千年演變傳留下來的集體規矩,沒那麼容易改變,也就沒有那麼容易敗壞與墮落。

一直到今天,一本書的誕生有賴於複雜的專業環扣。不是一個人寫下了任何內容就都能夠成書。書有編輯、有出版社、有書店,更重要的,有眾多讀者所形成的集體機制。一個社會裡,終究是在對待書的時候,人們會採取最嚴謹的知識態度與標準。

當然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信任,更不可以將書中寫的就無條件視為事實、知識。然而平均來看,書的知識含量及知識準確性,必然高於網路訊息、電視、報紙、雜誌,以及我們朋友間的信口傳言。在這個社會上,一個讀書的人還是比較有機會藉由書本給予的內容知識,累積起對於這個世界的分析性、思考性認識,從而找到用來判斷網路訊息、電視、報紙、雜誌,以及我們朋友間的信口傳言的方法。

我是一個讀書的人,或許有一點資格說:讀書讓我們活得心安些。覺得自己能夠知道宇宙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開端;也能夠明白社會組織原理的來歷;還多少能夠體會不同的美與愛情的交錯感受,蠻好的。

常常被問到:讀那麼多書,怎麼可能記得住?我的回答是:是記不住,我也從來不曾刻意去記住,我的記憶力更沒有任何過人之處。但有一些書裡的內容,會自然且深刻地留在腦中,連想要刪除都刪除不掉──如果我曾經用語言或文字,對別人或對自己轉述過的話。要能轉述,那就非得先徹底弄清楚書裡究竟真的說了什麼,用什麼方式說,為什麼這樣說。弄清楚這些基本問題,同時也就必然形成了對於這本書、書裡的內容的評判意見。如此,雖然書還是作者寫的,書的內容卻就變成了「我的」,進入到我的生命視野中,成了我的知識或經驗或感受的一部分。

多年來,我用這種方式讀了不少書,也就留下了一些這樣的筆記。有的是直接用文字寫成的,還有一些是先用講的,然後才整理為文字。將這些沒有特定次序的筆記,以結構鬆散的方式出版,一來希望能讓一些讀者在沒有特定目的與選擇的狀態下,意外地接觸到他原本不預期自己會有興趣的知識與觀點,帶來一點誘發好奇的效果;二來也算是幫另外一些讀者先讀讀他們還沒來得及讀到的書,以我自己的方式給點介紹;三來或許可以刺激再一些讀者讀書做筆記的樂趣與用處,他們若願意也試試如此整理筆記,應該就不會再擔心、抱怨讀書卻記不得書中內容了。

也是從書中讀來的。地球內部,接近地心之處,可以有攝氏五、六千度的高溫。這麼龐大的熱能,我們今天只能藉由偶然噴發的溫泉才能接觸、利用。那是深深埋藏著的豐沛能量,深不可測,卻絕對存在。這聽起來很像是書與人關係的隱喻。誰也算不出來書裡含藏的知識有多深有多厚,也沒有人找到一種能完全利用書中知識的有效方式,但那寶藏、那能量一直都在,隨時都在,只要你願意挖,挖得夠勤夠深,總會有地熱源源冒湧上來溫暖你心的。

作家楊照(Vivien Chen/楊照臉書)與新作《《地熱:閱讀札記II》(群星文化)
作家楊照(Vivien Chen/楊照臉書)與新作《《地熱:閱讀札記II》(群星文化)

*作者為知名作家。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地熱:閱讀札記II》(群星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