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起心動念想尋找答案。
答案,一如我所說的,向來不會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人心如此複雜,世事如此多變,在混沌的政界行走多年的王金平,又怎麼可能是位可以輕易看透、簡單描述的人物呢?
然而,像是要顛覆我對人性的懷疑似的,在王金平身上,我卻看見了單純誠樸的真性情。
卸下院長職務的王金平忙碌如昔,訪談只能在滿檔的行程裡找空檔。等待的時候,往往前一場會談還沒結束,下一組客人已到。但像風似輕快來去穿梭的王金平,臉上永遠都是熱情的笑容。一進會客室,人還沒坐定,就忙著請助理泡茶煮咖啡,說是新買的咖啡豆或茶葉,大家都讚不絕口。然後一面聊著,一面不時問是不是真的很好喝。最後,乾脆起身,自己拿個袋子裝進幾包咖啡豆或茶葉,非要我們帶回家不可。原本以為會很嚴肅的訪談,就這樣變成像造訪南部親戚家般的輕鬆熱鬧。
而王金平的知無不言,也出乎我的意料。在心中琢磨許久才大膽提出的敏感問題,他總是毫不遲疑的坦然回答。當然,在涉及其他人的事情上,人情義理考慮周全的他,談完之後還是不免補上一句:「我們講自己的事情就好,別人的問題,就不要提了吧。」只是,和他面對面談話的我清楚意識到,他所顧慮的,不是怕自己惹來爭議,而是擔心不小心傷害了別人。
訪談過程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政壇秘辛或江湖恩怨,而是攝影機鏡頭所捕捉不到的人性溫度。談起從小如父親般照顧他的大哥,談起一見鍾情的妻子,談起引以為豪的子女,談起九月政爭之際為女兒舉辦婚禮時面對碧海藍天的心情,王金平流露的溫柔深情,是我怎麼也想像不到的。
直到今天,我都還忘不了他那清亮如孩童的眼神。
以一本書來尋找一個答案,或許是太過浪漫的想法;但以一個答案,為歷史留下真確的紀錄,卻是我微小而堅定的期待。
我當然瞭解,歷史是多面而立體的存在,沒有任何人的單方面說法可以為歷史下定論。但我也相信,缺少了任何一個當事人的現身說法,歷史都將少了一塊磚,有了一個無法彌補的缺口,難以穩固屹立。
期待這本書是一座橋,引領讀者跨越想像與既成定見的鴻溝,踏進我所見所聞的內心世界,認識一個或許與你想像不同的王金平。
更期待,這是一個開始。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研究,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外交部與總統府,長期參與政策發展,並為資深文字工作者。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橋─走近王金平》(王金平口述,河景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