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b在做些什麼?不只是文創園區 他們要用7公頃舊空總精華園區幹場文化實驗  

2019-01-13 13:50

? 人氣

在定位上,C-Lab帶有「實驗」性質,象徵文化最初的發展階段,將與文策院合璧,負責推動文化實驗的C-Lab,是文化的0到1的階段,負責文創產業的文策院,則是將1延伸至無限大;文化實驗場域,也是文化部長鄭麗君「首都文化雙軸線計畫」中,東西廊帶的重要拼圖,由東到西,與北市府所轄松菸文創園區、文化部正在修復的台北機廠、興建中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以及將於華山文創園區旁設立的文策院,形成「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盤點7棟建物得拆除!文化部「以軟帶硬」模式「先進駐,再修復」

在此重責大任下,占地龐大的C-Lab園區首要問題,便是21棟主要建物的整復,負責修繕的文化部文創司自行政院核定計畫後,才得知過去軍區內,常為方便,而由阿兵哥自行整修水電線路,經年累月下,多棟建築竟無水電管線圖,過去接管機關,也未曾盤點全區空間,委託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盤點、檢測後,發現共有7棟建物,因耐震能力不足,必須進行拆除。

此外,空總園區尚屬軍事機關用地,目前還須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放寬允許使用項目,才能於園區內進行售票等商業行為,因此,文化部以不同於過往文創園區的「以軟帶硬」模式,先由營運團隊、文創工作者進駐,並於過程中逐步進行建築、公共設施等硬體的整復。

20190110-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蔡親傑攝)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其中占地7.15公頃的園區中21棟主要建物的整復,成為首要問題。經盤點後,有7棟建物因耐震不足需要拆進行拆除。(蔡親傑攝)
20190110-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舊房舍與新大樓形成對比。(蔡親傑攝)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舊址實驗建築,其舊房舍與新大樓形成對比。(蔡親傑攝)

在以軟帶硬模式運作下,文化部已於去年底,和經濟部、科技部,共同向行政院提出C-Lab第二期(2020-2027年)整體發展計畫,期盼於其中建構「當代藝術」、「音像媒體」和「社會創新」三大中心,以「一機構三中心」模式,打造台灣文化創新基地。

「一機構三中心」—當代藝術

對於三大中心,C-Lab副執行長龔卓軍表示,其中當代藝術由於可見性比較高,「所以在第一年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當代藝術展演。」

踏入C-Lab建國南路側的入口後,腳下便是藝術家楊俊以摩斯密碼、美軍任務代號為主軸繪製的線路,一路延伸至各場館,一旁則有巨大的「再基地」展覽看板,是由藝術家王俊傑擔任策展人,邀集11組藝術家在C-Lab園區內,以「實驗」作為發想進行創作,如鄭淑麗與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於圖書館的「Sleep 79」計畫,以睡眠為主題策劃系列展覽與活動,並於圖書館大廳放置睡眠車床,每週晚間邀請張鐵志、林強乃至唐鳳等人,朗誦詩集、科技計畫書等各色各樣的「床邊故事」;又如陳建志於戰情大樓策劃「空域」,透過AR技術、人造煙霧,讓觀眾與各色軍機一同翱翔天空;而在過去軍方舉行集會的中正堂,則播放著美國藝術家肯·瑞納多(Ken Rinaldo)以軍武、戰爭為主題的動畫影片,前廳則有明日和合製作所的「林愛國招募計畫」,以「娘娘腔、人妖」等組成軍儀隊,反諷社會過去對於男性與軍事的刻板印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