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台灣的虐童案件層出不窮,而最近最讓民眾震驚的是,印象中象徵守護孩童的托嬰中心,竟然也有著令人心寒的內幕!教育的文化圈到底怎麼了?從何時開始瀰漫「明著是愛護孩童的真理,背地裡卻是慘無人道的虐待行徑」?先不論已具備自主判斷能力的年齡層,本文僅就自我表達能力尚未成熟的孩童作探討。
大家最熟悉的教育機構,不外乎是公立/私立學校、補習班、安親班、才藝班等。除了一般公立/私立學校的師資須經過嚴格的資歷審核之外,其餘教育機構的從業人員背景不一定與教育相關;也就是說,會計系的畢業生可以到安親班擔任班導師,而化妝品應用系的畢業生也可以到補習班從事須經常與孩童接觸的職務。可見這些教育機構的從業門檻偏低,雖然提供了許多人工作機會,但若從業人員的本質上其實不符合所需的耐心、同理心和愛心,很容易造成其他家庭的悲劇,更甚者會在不幸的孩童內心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
台灣的家庭有越來越多雙薪的趨勢,先不論將孩子交由上一代協助照顧或聘請保母、外傭照顧的例子,許多家長不得不讓孩子留在托嬰中心、課輔班等,下班後才有時間接孩子返家。然而,並不是所有家長天天不用加班、天天下班後還有多餘的精力主動關心或慰問孩子一天下來的活動內容。除非家長平時會細心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況,抑或是孩子主動分享遭遇的事件,否則家長也許還有更多不知情的意外。如果家長平時能花時間到相關教育機構探望孩子、偶爾利用特休假查看一下機構的環境和氛圍,也許就能提早發現問題,盡早救出受難的孩子。
本人在求學時期曾花了四年的時間,在不同的兒童英語補習班打工,並遠赴英國研習教育相關的碩士課程,再另外花兩年的時間從事全職的教育工作,深知孩童的成長之路很需要真誠喜愛孩童的成人陪伴。希望有更多的台灣父母能及早了解這個行業;以下提供幾個辨別教育相關從業人員是否具備教育工作的熱忱、挑選教育機構、家長須特別注意的要點:
(一)總是將安全擺第一順位:
真心關愛孩子的老師/從業人員,會在班規中特別宣導安全的重要性,也不忍心看到孩子受傷。
(二)尊重孩子的意願:
老師/從業人員是否能在孩子持不同想法或意見時,耐心地聆聽而不是大發脾氣、強迫孩子事事盲目順從呢?
(三)表達的用字遣詞能讓孩子理解:
如果沒有同理心、換位思考的能力,就無法和孩子們產生共鳴,想當然耳也無法看見預期孩子的進步。
(四)選擇注重衛生和遊戲設備的教育機構:
每當教育局抽查時,機構會為了避嫌而有防備動作嗎?益智區/課外活動的設備是否完善?提供多元化的遊戲空間,對於孩子的心智發展相當重要。
(五)善待彼此:
有些家長傾向於讓非一般公立/私立學校的老師/從業人員在孩子面前扮黑臉,自己卻總是在孩子面前當白臉;由於這些從業者不如一般老師擁有掌握孩子總成績的權力或平日在校的影響力,因此他們之中其實也有不少飽受家長「虐待」的委屈,如此一來,長遠來看對孩子並不是一件好事,需要留意。
台灣已經嚴重少子化,同胞們更該共同努力維護珍貴的孩子們。想要提升教育機構的素質並不難,只要我們共同檢視問題的所在、將重點擺在對的地方,就能漸漸淘汰沒有人性的「教育監獄」、進而發現並留住正派經營的教育機構了。
*作者於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國際企業經營班英語組結業;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英語教學碩士肄業;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學士畢業。專長為英文寫作,多為英語教學機構、出版社、翻譯公司等編寫叢書、翻譯和審稿,曾榮獲英國杜倫大學 Best Final Essay、空中英語教室教育集團(Studio Classroom) Editor's Pick 等殊榮。著有《英語搭配詞隨身祕笈》(語樂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