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高雄市政府預計在2019年1月18日推行高雄幣,且先在六合夜市、南華商圈、與光華夜市試辦。只要在試辦地點消費,就會獲得1%到10%的回饋金額,並且以高雄幣的方式持有。上述獲得的高雄幣,可以在下次消費時限於當地使用。在1個月之內如果沒有使用,面值就會減少30%。這項政策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帶動高雄的經濟。
本文想要指出兩點。首先,高雄幣不是部分評論所指稱的區域貨幣。其次,高雄幣或可強化區域凝聚力,但學理上幾不具備振興經濟的效果,不可抱持過度的期待。
地區貨幣指稱僅能在某個區域通用的貨幣,據估計全球目前大約有5千個區域貨幣,而該區域起碼要能供給該地居民所需50%以上的商品與勞務。這個概念起源於奧地利的城鎮沃格爾(Wörgl),時值全球大蕭條,沃格爾的市長為了解決失業問題,與當地的銀行與企業合作,給付地區貨幣給失業工人,並讓他們從事社區服務工作,像是修建馬路、幼稚園與橋梁。這項實驗據稱讓當地經濟復甦,然而卻在1933年被奧地利政府終止。
今日最為著名的區域貨幣,應該是流通於德國Chiemgau地區,稱為Chiemgauer的區域貨幣。Chiemgau地區約有50萬人口,該地區圍繞著基姆湖。Chiemgauer從2002年開始構思實驗,2005年正式啟用,負責人是當時任教於森林學校的中學教師Christian Gelleri。
Chiemgauer必須支付歐元兌換而得,以1對1的兌換率,在當地50個營業所進行兌換。Chiemgauer以紙幣發行,面值有1、2、5、10、20跟50等,具有嚴格的預防偽造設計。Chiemgauer紙鈔的面值每經過1季,就會折損2%,也就是1年會折損8%。如此設計的目的,是要讓持有Chiemgauer紙鈔的人,儘快將紙幣再度支用使用,也就是增加Chiemgauer的貨幣流通速度。換句話說,Chiemgauer背後的哲學,是認為貨幣不應該是用來持有充當投機目的,而是應該被用來花費,這樣貨幣才能具有活絡經濟的效果。根據Christian Gelleri本人的估算,Chiemgauer的流通速度,是歐元的3倍左右。2006年開始,Chiemgauer也以電子形式存在,使用規則跟紙幣相同。參與Chiemgauer的地方企業約有600家。店家收取到Chiemgauer之後,可以用之做為營業或是私人支付用途。這些店家也可以將多餘的Chiemgauer兌換回歐元,然而要損失5%的面值。店家在兌換過程所損失5%的費用,就被用來支持地區的社團組織或是公益團體。除了讓貨幣的購買力可以持續流通之外,區域貨幣可以促進地區的交易網絡,因為店家會傾向於跟同樣屬於該地區的其他商店買賣。區域貨幣也透過支持當地非營利組織,創造地區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