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鍥而不捨、非要不可,鴻海郭台銘對日本夏普的「追求」,終於奏捷、抱得美人歸。當台灣大部份企業家還在要政府減稅、獎勵、協助時,郭台銘展現出對外開拓的「狼性」,倒真該讓一眾企業家慚愧拜倒。
郭台銘對夏普的追求始於2012年,當時郭台銘自掏腰包花台幣246億元買下夏普在大阪堺10代廠SDP,同時鴻海要入股夏普9.9%─其實郭台銘想要更多,只是夏普不肯給,後來因夏普股價暴跌,雙方對是否重新議價無共識,鴻海未能成功入股夏普。但3年來,夏普面板事業虧損黑洞擴大,終陷財務危機,賣股引進外來資金的議題再浮現,郭台銘等到機會了。
鴻海是美國蘋果的主要組裝代工廠,對鴻海而言,面板有如戰略物資,也是攸關鴻海集團轉型佈局的重要基礎。也因此鴻海在2009年在國內併購台灣的「面板雙虎」奇美,2012年又入股夏普堺10代廠,且鴻夏戀戲碼一演4年多,追求的熱誠從未降低,鴻海一直在等個好機會,為的就是掌握產能與製作面板的核心專利。
不過,這次郭台想娶夏普以掌握面板技術與產能的行動仍不順利,主要卡在日本政府態度。夏普縱然經營面板產業效率不彰、搞到虧損累累,但夏普掌握許多關鍵先進的技術,日本政府不願讓其外流。
鴻海的主要競爭對手是INCJ(日本產業革新機構),這是一家由日本政府與19家企業合組的基金,過去曾主導把日本索尼、東芝、日立三家虧損累累的中小尺寸面板事業切割,合組成立日本面板(JDI)而獲得成功。顯然這次鴻海表面上的競爭對手是INCJ,但實際上的對手則是日本政府─難怪郭台銘當時說,只要日本政府不介入,鴻海一定能贏。
郭台銘最後勝出,原因在其志在必得的「狠勁」─不僅止於一路拉高出價─最後其日圓7000億左右的出價,遠遠高於INCJ出價3000億元,還有其積極遊說日本政府與夏普公司派,開出對方「難以拒絕的條件」;自信逼人的強調夏普與鴻海合作,「我注入的不只是資金,我注入的是企業文化」、「鴻海帶來的是創業家的精神」;最後連日本的學者都出來為鴻海講話說「政府不該干涉企業的決策」,甚至日本的銀行團也暗中支持鴻海。而過去經營堺10代廠,在隔年就轉虧為盈、且至今仍有獲利的良好績效也為其大大的加分。
收購夏普案中,郭台銘展現的「狼性」,放眼台灣企業界,縱然不到絕跡也已是鳳毛麟角了。近年國內企業界不僅見不到具代表性的對外收購案,連國內投資都是謹小慎微,大型、具開創性的投資越來越少,大家沈於小確幸中,巴望的還是政府的減稅、獎勵及協助。
相較之下,中國企業的「狼性」就遠遠高於台灣企業。近年中國企業大手筆的在全球投資、收購企業、發展新技術,今年2月尚未過完,中國企業對外收購金額已超過800億美元。雖然中國對外收購企業,時常面臨當地政府的監管問題,許多收購案可能不會被批准;甚至以過去的案例看,完成收購的案件,最後被證明是一項「爛收購」而以失敗告終的例子亦多,但中國企業對外拓展的積極與手筆,確實是台灣企業難以望背─除了郭台銘以外。
入股、收購、合併企業,有一定的風險,甚至最後可能成為大災難─惠普、微軟都曾為過去錯誤的併購個案,作出超過50億美元的虧損認列。鴻海這次搶親成功,未來其效益仍待觀察。但至少在搶親過程中,外界可以從鴻海與郭台銘身上,看到台灣曾經有但現在卻難見到的「狼性」─那種盯住一個目標,就鍥而不捨、用心專一、不計成本、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與毅力。中國企業展現的狼性明顯高於台灣企業,台灣企業家得無警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