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強調只有第二代疫苗OBI-833才是中研院技轉給浩鼎,第一代疫苗OBI-822不是,但若是市場對第一代就已經失去信心,浩鼎股價跌到一股才幾十塊,第二代疫苗OBI-833可未必還有資源進行得下去啊!兩代疫苗的成敗是有連動的,縱使不考慮翁院長個人與醣分子研究的關聯,只從中研院領導人的身分來看,第一代疫苗OBI-822的榮辱與中研院依舊不可分割,中研院長無論誰當,都不應以一個彷彿像是公正第三者的態度出來「以科學的角度詮釋解盲結果所代表的意義」。
3月4日風傳媒刊登了陽明大學退休教授周成功的一篇文章 ,內文就直述「OBI-822臨床實驗的失敗,對熟悉癌症免疫療法的人來說並不意外。因為它背後免疫學的基礎並不紮實」、「醣類分子非常不容易誘發高親和力的抗体」、「醣類分子誘發特定毒殺T細胞,至今似乎還沒有人成功過!不能誘發特定毒殺T細胞的疫苗,是不太可能有治療癌症的效果!」、「沒有証明OBI-822在動物体內對癌細胞有療效」。不僅如此,翁啟惠與浩鼎強調的有產生免疫反應不算失敗,周教授也說「身體會產生抗體,但無抵禦功能的例子比比皆是,像過去無數失敗的愛滋疫苗,都會產生抗体卻亳無保護效果。」
無論醣分子免疫治癌最終成功與否,都不影響到以色列沃爾夫獎得主翁啟惠的成功科學家地位,單論醣分子本身的研究就足以名留教科書了。積極勇於任事到處推廣國外不興盛的治癌理論,又不談這在國外不興盛,縱使沒有獲得金錢利益也有貪諾貝爾獎得主的「名」之嫌,希望翁院長想清楚。
*作者為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