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需要「國家對」的產業政策而非「國家隊」

2016-03-09 06:00

? 人氣

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真的將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圖/日月光提供)

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真的將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圖/日月光提供)

2014年以來,在中國國務院〈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制定後,中國半導體產業猛虎似的擴張速度,遂被外界稱為紅潮崛起,以及半導體產業中國國家隊的出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面對紅潮的進逼,不只台灣,其他科技大國如:南韓、美國、日本都對此一現象無不感到格外審慎,尤其在中國官方所主導的旗艦企業清華紫光接連宣布數起震驚業界的購併案,包括對美國美光的併購邀約,併購台灣台灣聯發科的意圖,以及已經宣布的力成、南茂、矽品等,更讓許多人對於此一趨勢感到憂心,擔憂紅潮的崛起可能打垮台灣原本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進而影響台灣人的就業機會以及產業未來的發展性。各國對中國企業的收購股權申請,無不堅決反對,理由諸多不一,但總歸到最後,無疑是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恐懼的總和。

國際關係研究中,新興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對既存的大國產生不安,以中國崛起對美國原有地位的衝擊最顯著,這套理論也恰如其分地說明,作為半導體產業既存大國的台灣,對中國崛起何以擔憂。倘若我們希望保有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與領先,那了解半導體紅潮帶來恐懼的主因,才能讓我們找到一個能確保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究竟紅潮是否真有高度威脅,探究中國近年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可略知一二。首先是經代工技術方面,中國本土的晶圓代工廠中心,最先進的製程尚停留在28奈米,而台積電早在2011年就已量產,今年預計會推進到10奈米的製程,所以在晶圓製程方面台灣無疑享有絕對領先。在後段的封裝製程方面,即便中國的江蘇常電在併購新加坡的星科金朋,台灣的日月光以及矽品在最先進的系統級封裝、晶圓級封裝上同樣技術領先,尤其近來台積電也自己做後段的高階封裝,相對限縮了中國廠商能施展拳腳的市場空間。

中國將發展半導體產業視為國策,臺灣是否該憂慮?(圖/擷取自日月光高雄廠網站)
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技術上仍有絕對領先(圖/擷取自日月光高雄廠網站)。

至於在IC設計產業方面,首先要了解IC設計產業的性質,就像是半導體產業的工程師,是負責設計規劃,而交由晶圓代工廠實際生產製造,所以IC設計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及智財,當然不是說人才對於前面提到的晶圓代工以及封裝就不重要,只是生產製造除了人才,更重要的還需要實際量產的經驗,而這也是何以台積電能夠持續領先三星的關鍵所在。

我們可以歸納出,目前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相對於中國仍享有相當的優勢,固然對於後進者需要謹慎因應,但也無須反應過度、自亂陣腳。我國半導體產業中後段的廠商,中國企業的崛起無疑會影響其市場份額,倘若政府站在保護國人就業機會的立場,應該幫助這些中後段的企業轉型或協助其發展更先進的技術,重新回到市場的領先地位,甚至在必要時促成產業的整併,以擴大產業的規模經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