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非核家園的曙光乍現,前景風險仍高

2016-03-12 12:10

? 人氣

反核遊行次起步走,民進黨執政後非核家園的曙光乍現,但實際前景風險仍高。圖為過去的廢核大遊行。(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反核遊行次起步走,民進黨執政後非核家園的曙光乍現,但實際前景風險仍高。圖為過去的廢核大遊行。(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周六的反核、廢核遊行再次上場,對反核、廢核人士而言,在蔡英文當選、民進黨重新執政後,非核家園的目標第一次是如此的接近、幾乎垂手可得。但在曙光乍現似乎要迎向朝陽時,別忽略其實前途風險仍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反核、廢核、支持非核家園的光譜來看,台灣現在除了少數繼續「擁核」者外,非核家園的目標大概已是共識,即使被視為實質上不支持廢核的國民黨,也沒人敢明白說「反對非核家園,支持核電」;他們是以較「委婉」的方式表達,說在「電力供應無虞」的前提下,支持非核家園目標;萬一真是不得不用核電也要「確保核電安全」前提下才用。

民進黨支持非核家園,當無疑義,但要讓此政策目標從支持成為落實,背後的基石是民眾及社會大眾普遍支持,而要讓民眾支持的要件則是電力供應無虞。在民進黨的能源政策上,提出的是以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到占供電量的20%,替代非核而減少的18%左右的供電。

不過,對於此目標是否可行,則仍在未知之數。質疑者認為再生能源供電不穩,需要準備龐大的基載供電系統;台灣地小人稠,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絕對不如部份人所言的「有優越的條件」;非核後台灣的碳排放可能增加,違背對國際的承諾;再以台灣過去推動再生能源的速度來看,是否能快速拉高比例以彌補核電退役的缺口,也讓人擔心;一旦電力供應出現缺口,屬獨立電網的台灣無法對外購電補充─不會有太多人支持台灣向大陸購電吧?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灣全面廢核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必然要付出相當的成本。台灣全面投入再生能,10年內要把其供電比例拉到20%,根據能源局的數據,概估風電加太陽能供電要投資1.5兆元左右─正面看是帶動投資,但反面看則是:總要有人為此買單吧?

是誰?如果是政府,政府財政很難支撐此龐大支出;如果是民間投資,民間企業不會作慈善,未來一定要在供電收入上要回收,以再生能源較高的供電成本而言,電價大概就要漲價,使用者要為此買單。

但不論這筆帳如何算、如何分攤成本、分配利益,以整體經濟體來看,就是台灣要為此投資1.5兆。雖然台灣不缺資金,但這筆龐大的投資,如果只能用來取代核電現有的供電量,而無法產生其它外溢效益,對台灣而言,很可能成為一筆沈重的負擔,整個經濟體要為此付出代價,這是邁向非核家園時,必須先有的心理準備。

日前德國電力巨擘意昂集團(E.ON)公布,去年鉅額虧損70億歐元(約台幣2576億元),原因是為了關閉旗下核能電廠,並支付龐大的再生能源津貼,導致他們財報出現赤字,並警告「前方道路將比預期更艱難與漫長」─這應該可具體而微的看出台灣整個經濟體要轉向再生能源時,支付成本與代價是必然難以避免。

核四已封存,非核家園下一個「里程碑式」的決策是:核一如期在2017年除役。能源局與台電「很聰明」的把延役申請、及除役申請都依法、依時的提出─這個意思是:長官們看著辦,你決定、我不負責任。台灣供電缺口不會這麼快出現,民進黨政府必然選擇如期除役;但接著下去的核二、三除役,就要看再生能源提升的速度、國家電力是否出現缺口、電價是否能維持平穩等因素而定了。

如果任何一環出問題,影響投資、經濟活動、及民眾生活,則不僅來自企業的壓力將增大,甚至社會對非核家園的支持度亦會降低─民眾縱然理念上支持非核家園,但未必知道或願意為此付出太多代價。

廢核雖然出現曙光,台灣似已步上非核家園之路,但其實前途仍有不少風險,而民進黨提出的能源政策的可行性及其執行力,則是影響關鍵所在─台灣總不可能真如「反反核」者所嘲笑的可以「用愛發電」吧─反核及「反反核」者且拭目以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