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主國家都不可能沒有黨派與意識形態之爭,但再怎麼吵,有兩個時刻是大家必須暫時休兵、沈思的時刻,一個是面對死亡及災難,另一個是面臨肢體暴力,當這兩大禁忌都無法讓台灣的政黨、政客稍歇片刻,台灣顯然出了不小的問題。
昔日藍綠和解大將 郝龍斌今談「官逼民反」
資深藝人一巴掌震驚台灣社會,但更令人震驚的是政治人物的回應,郝龍斌昨日第一時間反應這是「官逼民反」,這形同肯定這一巴掌的正當性;即使發言譴責的,也多採取「條件說」,台灣人對暴力這一道防線,離撤守恐怕不遠。
要看台灣政治文化惡化之嚴重,只要看郝龍斌的政治路徑就了解,郝龍斌新黨出身,2000年加入陳水扁總統時代的唐飛內閣,擔任台北市長時,不但呼籲讓陳水扁保外就醫、震動藍營,更出席紀念鄭南榕的「自由巷」揭牌;觀諸這些舉動,郝龍斌即使不是藍綠和解的先行者、至少也是推動者;也因此郝龍斌十幾年後的回應,才讓人驚覺台灣政治極化,別說藍綠和解,政治對立已到視如寇讎地步。
考察政治人物最簡單的指標,就是利害,因此當政治人物立場發生位移,除了個人人品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整體政治環境,換句話說,過去談政治和解有加分,但現在和解反而是負分,因此除非具有「有所不為」的意志力,一般政治人物隨波逐惡的可能性極大;然而,台灣政治文化走到此一田地,政治人物過去幾年的作為一樣難辭其咎。
惡言惡行若未制止 都有向下競逐特性
在政治上,惡言和惡行一樣,若不即時禁止,都有向下競逐(Downward competition)的特性,尤其是政治人物風行草偃、動見觀瞻,他們只要敢口出極端言論,就會讓過去所有的脫軌言行都一次過關;就以美國總統川普為例,他每天發表的族群、性別歧視言論,簡直可以讓之前的美國極右派名嘴比較之下像聖人人了!同樣的,當台灣對競爭政黨動輒抺紅時,網路上的煽情攻擊言論也是必然的結果,當政治人物整天「賣台」不離口,怎可能要求網民有禮有節不隨便謾罵。
我們過去很慶幸,台灣所謂的族群或藍綠衝突,只侷限於政治社會,民間社會並未受波及,但在網路時代,政治的極端化早就帶動社會的極端化,以台灣的資訊傳播速度,要澄清所謂的「假新聞」並不困難,但要化解極端言論帶來的仇恨,就不是易事了;不知幸還是不幸,台灣惡質政治文化過去仍集中在惡言,至於個人間的暴力行為則多集中於政治人物之間,仍未擴散到社會大眾;也因此,這一次鄭麗君遭掌摑事件更值得重視,在走到霍布斯所說的「所有人對抗所有人的戰爭」那一刻前,台灣政治社會必須妥善的面對回應暴力行為。
反暴力不只是個人的品德道操守,而是關乎社會維繫的重要德行,因為,再沒有什麼事會比仇恨更容易合理化暴力行為,但暴力同樣合理化仇恨,郝龍斌的言論立即引來余天的「見到郝龍斌就打」;藍綠兩黨人物言行如此脫序,卻不見兩大政黨有任何自省之舉。
現在提這個也許太早,但只要暴力開始萌芽,再多的提醒也不嫌多;盧安達、南斯拉夫為何發生鄰人相殘的種族仇殺,一開始的可能就是將暴力、仇恨合法化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