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蔣介石」留下的炸彈,「台灣性」與「中國性」的衝突危機!

2019-01-26 07:10

? 人氣

鄭麗君處理「中正紀念堂」的議題上格外謹慎小心

任何的理性思考都會認為「中國性」和「台灣性」應該且必須要相容。可是在感性上的真實反應卻往往事與願違:兩者的衝撞只增不減。從這個角度看,大概就可以理解鄭麗君部長在處理「中正紀念堂」的議題上格外謹慎小心的基本用心。因此在前年(2017)10月25日的一場演講中,鄭麗君清楚地表示:「關於中正紀念堂轉型,文化部即將推出社會對話平台,她呼籲社會放下政黨歧見,共同面對歷史,因此透過審議民主讓民眾思辨為何該紀念堂要轉型、如何轉型?文化部去年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但現有《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所以必須通過修法完成轉型。」鄭麗君當時很明白地表示說,「這需要社會論述的支持,因此建立討論平台非常重要;民主是人民參與、政府帶動討論,使正義價值可以實踐,這需要時間來討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這樣的用心,到了藍營洗腦式的轟炸後就完全走了樣,也就成了掌摑者鄭惠中口中的「轉型不義」!

然後這就又轉回到「中國性」和「台灣性」相容或相斥的問題上了。

藍營主觀上的認定:一切不符合「中國性」的說法或想法、做法都屬於不正確的「不義」。

同樣的,站在「台灣性」的立場看待,則很可能出現:一切不符合「台灣性」的說法或想法、做法都屬於不正確的「不義」。

這就必然造成兩軍陣營的對立與衝撞,這已經不是意識形態或政黨利益的爭執或吵架,而是涉及到更深層的文化認同與適應性了。

20190112-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解讀威權密碼:中正紀念堂的前世今生」活動,銅像與中正紀念堂配圖。(陳品佑攝)
中正紀念堂。(陳品佑攝)

小英的諸多容忍,跟她對此問題的迷失有關

正如小英總統在上揭的演說中所作的結論:

把中國性回歸成一種人文的價值,而且回歸它原始的...它是一個客體的地位,而不是主體的地位的時候,我們更能夠平心靜氣地、更冷靜地,而且能夠更深層地去思考,我們在共同往前走的這條路上,我們怎麼去建構一個共同的國家,跟一個共同的、新的台灣。這是我們在這個階段非常非常沉重,也是非常重要的責任。

然而,小英總統當時的過度樂觀也引動了她就任總統後的諸多容忍措施,並讓台灣社會逐步進入到動盪與嫉妒躁鬱危境之中。

一個長期占據統治優勢的「統治族群」(姑且稱之為「中國性」文化思維)在淪落為「被統治族群」的失意與不甘中,已經是高難度調適性的大難題了,如果再加上對岸無所不用其極地搧風點火的統戰攻勢下,就更容易撩起暴力對抗的顛覆式情緒,而讓台灣處處埋設著不定時炸彈!

應知,懷抱「中國性」情懷的「炎黃子孫」在台灣社會裡乃是高達數百萬以上的龐大人口數。只要讓他們的危機躁鬱症被刻意引動併發,對台灣都將是嚴重的國安危機。以此觀之,鄭惠中的掌摑行為,絕對不會是單一個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