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今(28)日舉行年終會議,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牛津大學曾在2011年發表研究,預言台灣在2021年將是全球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了扭轉人才外流的趨勢,他去年下半年出席「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時,曾拋出一項提高博士生待遇的芻議,希望以獎學金方式,讓台灣一年級到三年級博士生待遇,提升到3至5萬元水準。由於上述獎學金預算,來不及編入108年度預算,因此,博士生獎學金方案,最快自今年9月,最慢2020年度推出,第一年大約需要3億元左右經費。
陳良基今天表示,提升台灣的科研留才環境,有3項重要工作,包括「營造友善研發環境」、「提升國際學術聲望」與「參與國際研究組織」,在營造友善研發環境方面,參考全球博士生待遇,目前世界先進國家所提供博士生待遇,大約落在人民平均薪資的8成,日本博士生平均待遇2萬3495元、美國2萬7494元,歐洲3萬9991元,如果以台灣平均薪資4萬9989元計算,博士生的合理待遇,大約為3到5萬元。
與教育部攜手合作 科技部擬以預算賸餘投入
陳良基表示,他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中,提出了提升博士生待遇的倡議後,這段期間也與教育部長潘文忠進行協商,希望今年4、5月就可以定案,「我們期待目標值是一個博士,一年薪資為50萬,假定由科技部與教育部各出一半,科技部的角度是『擇優補助』,額度大約是每年新生600名,隨著科研計畫的擴大,3年內逐漸擴大到博一到博三的學生。」
陳良基表示,儘管這部分所需的經費,並未編入108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但如果從今年9月開始實施,今年只需要4000萬元就可以啟動,因此科技部今年將爭取以預算賸餘投入,陳表示,博士科研投入,將會以獎學金方式給付給博一到博三學生。
陳良基表示,目前博士生研究津貼,主要是跟著指導教授的科研計畫,目前1個月的研究津貼僅1萬元,和先進國家比較,金額相當低,「博士生都沒辦法養活自己」。未來,博士生獎學金制度的補助方式,可能是跟著指導教授的科研計畫,或是由博士生自行提出獎學金申請,由於科技部補助科研計畫期間,可能不到3年,若採前者方式補貼,從照顧博一到博三生的角度,可能會發生補助中斷的情形。
不只提升待遇,還要提升「國際學術聲望」!
除了提升國內博士生待遇外,在「提升國際學術聲望」方面,陳良基表示,教育部與科技部,目前正同步在大專院校成立「卓越研究中心」,包括4個AI研究中心,都是希望在大學形成科研群聚效果。
在參與國際研究方面,科技部去年開始推出國際合作加值方案,陳良基方面期許,科技部所補助1萬6000件計畫,最好每一件都能在國際上,對接到對等研究計畫。陳表示,希望透過上述幾項措施,破除牛津大學2011年預估,台灣在2021年成為全球人才流失最嚴重國家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