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蘭觀點:在印度旅遊,只要有關係,什麼都沒關係

2019-02-05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自從不再斤斤計算行李重量的事情以後,我心裡踏實,每次採購返台,從走入機場大廳到班機起飛,總是坦蕩自在,再不需要神經緊繃到最後一刻了。(資料照,圖/flickr)

作者認為,自從不再斤斤計算行李重量的事情以後,我心裡踏實,每次採購返台,從走入機場大廳到班機起飛,總是坦蕩自在,再不需要神經緊繃到最後一刻了。(資料照,圖/flickr)

創業草期,業務量還不是很大,每次在印度採購的服飾,大約只在一~兩百公斤上下,這些商品當然不可能全部用行李箱提回台灣,而是交寄國際空運、透過進口報關進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印度到台灣的空運費用當然不便宜,有時甚至比商品本身還貴,昂貴的空運費加上進口報關的處理費與稅金,對我們而言,是很大的成本負擔,因此,每次結束採購行程準備返回台灣時,總得想盡辦法把行李箱塞滿,每多塞一公斤,感覺就多省了兩餐飯;一個行李箱可裝二十五公斤左右的商品,手提行李也有七~八公斤的額度,在當時,光是自己攜返台灣的隨身行李,就能佔總業務的一至兩成,不能說不省。

我本身並不是一個收納高手,還沒挺進印度、還獨自一人跑泰國單幫的時期,就經常為了打包返台行李一個頭兩個大,不管怎麼摺疊、裝塞,衣物總是蓬鬆,雜物總是凌亂,最後總得打開行李箱的第二層拉鍊,才能拉上箱蓋,也因此,返台行李箱總是像頭肥豬公,臃腫、笨重,左凸右凹,窘態畢露.

最怕的是,有時重量沒惦好,到機場過磅時才知道超重,於是,一切又得重來;我必須現場卸出過重行李,改為手提,在人來人往的登機櫃台前,重新打包;如此公開自己凌亂行李的時刻,總是讓人恨不得鑽個地洞挖.

有好幾年的時間裡,每次採購差旅,神經總要緊繃到最後關卡,總要等行李箱安全過磅、順利躍上輸送帶了,該趟差旅,才算真正結束,我也才能犒賞自己在通過海關後,好好喝杯咖啡。

德里機場入境迎賓廳的手印牆,九種手勢各具不同象徵意義。(作者提供)
德里機場入境迎賓廳的手印牆,九種手勢各具不同象徵意義。(作者提供)

借住印度朋友素曼的娘家時,由於素曼母親是個專職家庭主婦、整理家務的能手,因此,總有辦法把我的行李箱塞得密密實實,簡直就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功夫;素曼娘家附近剛好有個紙類回收場,因此,每次打包完行李,我們還會一起拉著行李箱到回收場借用磅秤,總要秤個登機櫃台應該會通融過關的多兩三公斤,佔那麼一點小便宜,才算心滿意足。

不知是傻人有傻福,還是否極泰來,除了曾有一次以為可以倚賴友誼分享行李重量,結果同行友人事不關己、冷漠旁觀,最後落得自己一身狼狽外,後來獨闖印度的日子裡,有時因為塞車幾乎趕不上班機,櫃台人員沒有把我的行李過磅,就直接掛進輸送帶;有時遇到正在排隊的旅遊團體,行李箱佔據整片出境大廳,地勤值班人員為了管理方便,乾脆讓我這個落單的「個體戶」,優先報到、從寬辦理;甚至還有一次,值班人員主動提供五公斤的超重行李優惠...總之,關於印度的海關經驗,大抵都算美好。

素曼的大學同學拉賈,後來也考進航空公司,在德里機場入境處當地勤,這讓我在離境時更是順暢。

第一次與拉賈在機場相會的經驗,令人永生難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

亞瑟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