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沉重的鐵鏈球」來比喻臺灣內部統獨衝突的激烈程度,這未嘗不可,但目前實際情況是這兩個「球」大小尺寸並不一樣,「獨鏈球」明顯比「統鏈球」大得多,而且這還是在中共「臺獨就是戰爭」的壓力之下。如果拿掉中共的戰爭壓力,讓臺灣人無後慮地自由選擇是統是獨,「統球」不知道會變大還是變小,但「獨球」一定大幅膨脹 —— 一大群中間的「維持現狀派」會湧入「獨球」,臺灣社會的統獨之比大概會變成類似「葫蘆形」,小的一端是「統」,肥的一端是「獨」,而非韓圖上的兩個鏈球一般大。
其實,如果真要一反「粗糙」追求「精確精準」,就必須指出,「統獨」一詞本身,就已是部分現實,部分沿用過去的、現在已不復存在的過時概念。因為臺灣有關國家認同的政治衝突,現在已不是「統VS獨」,而是「反獨VS擁獨」,傳統的「統」早已式微,曾經的統派骨幹國民黨早已「不統不獨」,「國統綱領」已被他們冷藏多年,連向來立場鮮明不含糊的「正藍」韓國瑜,也只提「反臺獨」,不提「中國統一」。就現實而言,臺灣是否早該用「反獨擁獨」一詞來替代「統獨」了?
其次,韓圖兩個「鏈球」的中間部分,目前臺灣也不是細細的鏈條,而是粗壯結實的「骨樑」,即主張「維持現狀」的廣大中間人民,「細鏈條」與實際現狀相差甚大。說廣大中間人民是「粗壯結實的骨樑」,是因為正是他們「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存在,穩定了臺灣社會與兩岸局勢。臺灣統、獨、維持現狀的勢力之比,目前仍然接近第二張的「狗骨」圖,只是兩端骨突的體積是「獨大統小」。
再者,在第一張圖的六十年前和第二張圖的民國七○年代,中共威脅於臺灣是個遙遠的存在。如果在第三張圖的當前,中共威脅依然遙不可及似有卻無,已經民主化的臺灣社會要解決統獨糾紛,會用全民公投來決定是與大陸統一,還是臺灣獨立,或其他和平方法,但唯獨不會打一仗。誰都知道,「統獨戰爭」的陰影來自對岸中共,而非臺灣內部自生。帶來戰爭風險的中共,這是不曾在第一與第二張圖裡出現的、不屬臺灣的外部勢力。
但韓國瑜在這張圖裡並未點出中共,這就令人奇怪,因為這在表述上就變成這可能的「統獨戰爭」是發生在臺灣內部的統派與獨派之間,雖然誰都知道這戰爭只和中共有關。韓為何不提中共?是一時思慮不周,就像上文的「七○年代」,還是故意為之?如果是故意為之,具體原因是什麼?
韓國瑜對兩岸關係另有一個說法,在他重述之以回應習近平今年初的對臺講話後變得很有名,即「兩個不要懷疑」:「你可以懷疑太陽明天不從東方升起,但不要懷疑中共收復臺灣的決心;不要懷疑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我認為這是目前為止藍營檯面上對兩岸局勢最精闢到位的闡述。韓國瑜為何不把這一說法融入第三張圖?是他沒認識到「兩個不要懷疑」說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