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中國股市的榮枯,與實體經濟關聯性相對較低。劉遵義表示,中國股民大部分是散戶,每人平均持股時間大約是十幾天,股市與中國經濟關聯性低,中國股市下跌對經濟影響有限。
在匯市方面,人民幣去年初相對於美元,雖然已貶值10%,但美國市場僅佔中國對外出口的2成,若以中國貿易對手國貨幣衡量,人民幣相對於一籃子貨幣的貶值幅度僅2%,顯示中國人民銀行目前仍在維持人民幣的平均購買力,並且維持美國以外的貿易對手國的幣值穩定。
劉遵義表示,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經濟成長率,容易受進出口貿易影響,中國因為經濟體夠大,對外倚賴度較低,中國對美國出口對中國GDP的貢獻度為3.4個百分點,即便把這3.4%從經濟成長率扣掉,中國經濟每年還有3%的增長率。況且,中國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從第三國進口零組件後組裝出口,以iPhone為例,蘋果iPhone一支600美元,在中國的附加價值僅20美元,只佔商品產值的3.3%,對中國GDP貢獻度不大,「相當一部份是台灣賺去」。
劉遵義表示,中美貿易戰,中國最壞、最壞的打算,是經濟成長率下降2.4個百分點,這是絕對可以承受的,即便是出口比重較高省份廣東,對美出口占廣東GDP僅8.7%,中美貿易戰對廣東GDP成長率的影響也不到3%。
從美國角度,美國對中國出口對美國經濟成長貢獻也很低,對中出口佔GDP成長率僅0.7百分點,連1%都不到,貿易戰對中國損失會大一些。
況且,廠商可以透過生產線的全球佈局規避風險。劉遵義表示,在中美貿易戰以前,中國境內廠商已逐漸將生產線轉移到東協、孟加拉等國,以成衣加工為例,未來不管有沒有貿易戰,東協的成衣出口,都會逐漸取代中國,不過貿易戰的發生,會加速生產線移轉。
至於智慧財產權保護部分,這也是中國遲早要做的事情,劉遵義表示,亞洲國家發展早期很多是靠仿冒起家,日本人在50年抄襲美國,台灣則在6、70年代成為盜版王國,中國在2016、2017年,已是全球頒發專利最多國家,專利申請數超過美國,顯示中國境內也有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需求,中國推動科技自主過程,也必須要建立起對本國智財權保護機制。
另外,中美貿易另一個爭端「強迫技術轉移」部分,劉遵義表示,中國過去在開放市場過程,規定外資投資內需市場,必須以50:50方式投資,無形之中,也讓內資夥伴藉此取得技術,但現在已允許外資全資經營內需市場,以汽車業為例,特斯拉就在上海就全資推動電動汽車,BMW在瀋陽的合資企業,持股比率也從50%提高到75%,德國的安聯人壽也在中國成立全資子公司。
在網路安全議題上,美國方面主張中國透過網路駭客竊取外企機密,劉遵義認為,不管是網路竊盜,還是實體世界的竊盜,不論是用哪一種方式偷,犯法就要嚴懲,依據這樣的原則,雙方在這項議題上,應該是可以談得攏。
「貿易戰是雙輸,如果可以談成就是雙贏」
劉遵義表示,從基本面來看,他對中美貿易戰看法比較樂觀,貿易戰是雙輸,如果可以談成,就是雙贏。
劉遵義表示,中美貿易赤字雖然龐大,但並非無法解決,目前,美國官方估算中美貿易逆差為3760億美元,中國方面則估算是2780億美元,不過,美國的數字並未將美國對中國的400-500億美元的服務業出超,納入計算,另外,美國在計算中國對美出口時,將香港的轉口貿易納入計算,但在計算美國對中貿易時,卻沒有計算經香港轉口中國的部分,二者計入後逆差大約是2500億美元。
劉表示,中美貿易失衡有其結構性因素,這導因於美國自韓戰以降,不願意把高科技產品賣給中國,因此,要弭平3000億美元貿易逆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雙方仍然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縮短貿易逆差,一是中國提到對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等能源採購,二是中國提高對美國農產品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