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劉遵義談中美貿易戰:中國GDP最多減少2.4% 絕對可以承受

2019-02-12 19:49

? 人氣

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指出,中美二國競爭是長期的,貿易戰只是短期的現象。(顏麟宇攝)

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指出,中美二國競爭是長期的,貿易戰只是短期的現象。(顏麟宇攝)

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今(12)日在台大社科院舉辦新書《共贏:中美貿易戰及未來經濟關係》研討會,劉遵義表示,中美二國競爭是長期的,貿易戰只是短期的現象,即便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平衡貿易赤字的共識,雙方仍將進行科技競爭,畢竟,在世界貿易體系「誰是老大?」這個問題仍將持續。劉強調,對美出口占中國的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為3.4個百分點,以中國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6.5%來看,一旦中美發生貿易戰,中國最壞、最壞的打算是下降2.4個百分點,這是絕對可以承受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該研討會由余紀忠基金會主辦,邀請劉遵義主講,與前經建會主委薛琦、前國發會主委陳添枝、理律律師事務所創辦人徐小波等人對談,共同剖析貿易戰風雲下,全球政經前景。

劉遵義表示,中美貿易戰從去年4月開打迄今,目前為止,對中國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尚未顯現,中國到去年第4季為止,仍維持6%以上增長,不過,這部分有可能是廠商趁關稅尚未提高以前提早出貨所致,一時之間,看不出影響多少,預估今年第2季、第3季就會看見影響。

「平衡貿易赤字若達共識 中美仍在競爭『誰是老大?』」

劉表示,他個人無法預測中美貿易談判在3月1日、2日以前能否達成協議,但「貿易與關稅只是中美競爭的一部份」,兩國的競爭不僅是經濟的競爭,也是科技與世界領導地位的競爭,中國2000年以來的快速發展,經濟體規模從美國GDP的5分之1,17年內大幅成長至美國GDP的3分之2,讓美國產生威脅,儘管從人均所得來看,中國國人平均數千美元的年所得,比起美國的6萬美元,還差很多,但從經濟量體來看,10年後是有機會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

劉遵義表示,中美貿易衝突,不能只看貿易,畢竟貿易平衡,可以透過增加美國農產品與能源的出口達成,但平衡之後,中美兩國之間還是會有「誰是老大?」的問題。

20190212-中研院院士劉遵義(本書作者)12日出席「共贏:中美貿易戰及未來經濟關係」新書座談。(顏麟宇攝)
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認為,中美貿易衝突,不能只看貿易,貿易平衡之後,中美兩國之間還是會有「誰是老大?」的問題。(顏麟宇攝)

以最近華為爭議為例,就是中美科技競爭的結果,由於華為在5G行動通訊做得很好,讓美國有些急了,美國方面不希望在5G行動通訊領域,完全依賴中國;相對地,中國也對美國存有戒心。

由於中美貿易衝突爆發迄今,雙方都有打「持久戰」的味道,劉遵義則是從計量經濟學角度,分析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兩國經濟成長率的可能影響。

貿易戰對中美經濟成長率有何影響?

劉遵義表示,中美貿易戰目前仍停留在心理層面影響,深圳指數去年初迄今一共下跌30%,香港恆生與上證指數也都呈現下跌局面,相對之下,美國標普五百指數去年仍維持持平,顯示從心理面角度,對美國影響較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