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宮廷戲一波接一波,越演越刺激,去年2015總統黨內初選,由洪秀柱脫穎而出,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在最後因無法拉抬國民黨選情,導致候選人資格硬生生被拔除,換柱的情緒延燒到黨主席選舉,不僅凝聚國民黨內外省掛情緒,候選人由四強鼎立到最後鎂光燈聚焦在『兩姝相爭』,最終洪秀柱以全台各縣市得票率56.16%,過半數7萬8829票的支持,奪下后冠及權杖,洪主席的勝選感言其中一句「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往前奔跑」,就像是告訴國民黨那些本土派,本宮的時代來了,可以忘記過去,但以後等著瞧!
我用兩個否定試問,國民黨怎麼會沒問題呢?1972年,台灣歷經30多年的戒嚴時期,由蔣經國接續掌政,當時提出的『吹台青政策』,以菁英政治為號召,提拔當時稱為本省籍的青年任職,例如林洋港及李登輝等人,真正的目的是什麼?許多人說是為了穩固當時政權的方式。有了本省幹部及新血加入,確實攏絡人心,不僅是實質上增加黨員人數,累積下來號稱有『百萬黨員』,但經歷2000年連宋配角逐總統之路敗選後,竟只剩下40-50萬黨員,國民黨為了緊急招募黨員,在同年被爆料祭出『繳黨費,送保險』的誘因,只要入黨就可以從保費中提撥350到500萬投保幸福人壽40萬的平安險,幸福人壽1993年幾乎是以國民黨的黨產投資成立,爾後因為風險適足率未達標準,被要求增資7億不成,而以標售處分解決,最後竟然是政府賠付303億。
除了財務爛攤人民買單外,國民黨對自己黨內同志也是差別對待,怎麼說呢?親民黨的周錫瑋,新黨的郝龍斌這些從藍的分支進到國民黨內,通通大優待,只要一加入國民黨馬上就可以通過黨內初選,並且代表國民黨參加地方到中央的選舉,許多國民黨內與他們同一時期的優秀人才都很怨嘆,長期為國民黨打拼,經營地方,卻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以丁守中為例,政治生涯內擔任立法委員,每每殷切期盼台北市長的選舉,卻連年殺出程咬金,從郝龍斌到連勝文,最後剩下什麼?
國民黨歷經這次黨主席選舉,有效黨員人數剩下約32萬人,包含黃復興黨部近9萬人,海外黨部約1萬人,合計比例就佔了近三成,國民黨的意識群體比例落差加上黨員投票不踴躍,造成黨的政策開始歪斜,少數人左右未來發展,許多問題將逐漸浮上檯面,不僅內部派系可能上演分手戲碼,未民主化的黨內能夠有多少政策及定位討論空間,對於這個離人民越來越遠,可能重回原始的國民黨能有多少包容?
*作者為台北市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