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岳南專訪》「兩岸現在沒人知道梅貽琦了」 寫過多位民初大師,他最心繫這位前清大校長

2019-02-20 08:10

? 人氣

梅貽琦資料蒐集難 岳南考據不懈終完成傳記

前作早有脈絡,再碰上清華駐校,《大學與大師》的醞釀逐漸成熟,岳南於是開始蒐集資料,卻讓他「很頭大」;剛開始時,他手上的材料只有梅貽琦的兩本日記,裡頭寫得特別簡單,記錄幾點起床、幾點睡覺、有沒有喝酒、有沒有喝醉、 打牌打幾圈、輸贏多少錢,「發現他輸得比贏得多,每天都喝酒,一喝就喝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眾所皆知,梅貽琦嗜酒,彼時學界對他有「酒神」之譽。岳南提到,他一次就可以喝40杯白乾,每次都是一口乾,乾了就醉,甚至清華校慶時,小孩跟他致意,對方喝汽水,梅貽琦也照樣拿酒乾了,為的是禮節要完整;重視禮節不說,梅貽琦還很親民,當校長時,都會跟學生喝酒,喝到要給學生牽回家,「他說不管你當官當多少、大還是小、窮還是富,只要你是清華的,我就認你培養你,這就是梅貽琦的人格。」岳南直嘆,厚德載物,正是清華校訓。

當然日記裡頭,還有關於情感的蛛絲馬跡,岳南透露,他考察出來,當時梅貽琦有個情人,是一個湖南長沙的女孩,在此梅貽琦也有浪漫的一面,曾從昆明摘了玫瑰花,寄到長沙,但畢竟也只有蛛絲馬跡,岳南原來想挖掘看看,是否有如徐志摩、林徽因這樣的愛情故事,還是沒找到。

20190216-中國作家岳南專訪。(甘岱民攝)
諸般細節即便有趣,但要寫成傳記,也未免太勉強,岳南當時對此苦惱萬分。(甘岱民攝)

諸般細節即便有趣,但要寫成傳記,也未免太勉強,岳南當時對此苦惱萬分,「別人說,就是個差事,寫一寫就了事,但我覺得一定要搞好!」他接著往北大、清華找,過去的報紙也成為素材, 更找到當時清華國學研究院院長吳宓的日記,從裡頭談到的相關事蹟,終於拼出更完整樣貌,打下傳記中期的框架。

而後進入西南聯大時期,資料豐富,不用太煩惱,岳南的困擾則變成1931年以前,梅貽琦尚未出任校長的時期;1911到1931年間,清華在師生反對政府勢力介入下,來來去去換過10位校長,「有的當4年,有的3個月,有的1天,有的當幾個小時,老師也鬧、學生也鬧,都被鬧下來,但梅貽琦當了之後 ,就不搗亂了。」

岳南認為,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到國立清華大學是一脈相承,這段往事不能不寫,不寫看不出梅貽琦穩住清華的「牛」,於是也放入書中,然而畢竟此時梅貽琦的戲份還沒登場,出版社編輯一度希望能刪掉,避免篇幅過長,好在後來在清華大學協助下,還是成功說服出版社,鉅細靡遺地收羅這段歷史,全書考究之辛勞、架構之完整,則讓岳南直呼:「這個書確實是寫出了我的心血。」

北京清華大學,校園,景觀。(取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岳南認為,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到國立清華大學是一脈相承,這段往事不能不寫,不寫看不出梅貽琦穩住清華的「牛」。(資料照,取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價值觀相同的人都到台灣了,梅貽琦不可能留下來」

從《南渡北歸》裡,寫民初學者身處歷史的分歧點,一派留在中國故土,並隨共產黨到北平,另一派則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再到《大學與大師》聚焦於一人行蹤,岳南說,當時頭腦清楚的,如傅斯年、李濟都知道要離開,而只有本質上不想變動的才會留下來,至於梅貽琦,不可能選擇留下來。

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後,梅貽琦先到美國待了幾年,直到1955年才來到台灣,以清華基金會的資金創辦了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也就是清華大學的前身。

處在那個解放軍隨時會渡台的時節,岳南指出,其實看到梅貽琦當初講:「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就可以斷定,他會來台灣,因為跟他價值觀相同的人都來了,然而梅貽琦做事嚴謹,美國那幾年,其實是先在觀望,台灣能不能保住,「但傅斯年不一樣,傅斯年來的時候就說,要是共軍攻台,他就跳海。」

20190216-中國作家岳南專訪。(甘岱民攝)
作家岳南感嘆,現在兩岸沒人知道梅貽琦,大陸方面打壓他,台灣、清華的學生也沒多少人知道。(甘岱民攝)

如今梅貽琦已去,儘管清華大學猶在,北京清華、新竹清華之間的交流,也依然熱絡,岳南仍嘆,現在兩岸沒人知道梅貽琦,大陸方面打壓他,台灣、清華的學生也沒多少人知道,甚至因為要去中國化,還改稱為清大,「就是因為這個華字,要去中國化,因為這個華字,跟華夏、中華民國連在一塊,是要去中國化、搞台獨。」

不過岳南也認為,清華學風如今依然存續,「清華人還是比較任性一點,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他更打趣談到,「提到清華人,會說『不錯』,而提到北大、台大人,『不錯,但是⋯⋯』,還是要加個但是,清華就不會加但是。」讚許之情溢於言表。

《大學與大師》限量簽名套書-立體書封。
《大學與大師》限量簽名套書-立體書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