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行政院多以「核廢料無解」回擊核電使用爭議,點名從北到南各縣市都拒收核廢料,無法再延長、或增加使用核電。核四部分,經濟部次長曾文生20日在環評大會上也指出,光視2000年核四停建後,要重啟就花了2.5年重新議約,如今GE團隊已經解散、且封存時間更長,要重組團隊、完成各項安全檢查,根本無法估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真正商轉。
至於面對擁核人士提出的「以核減煤」訴求,目前燃煤電廠受地方政府掣肘,經濟部多將重點放在與地方政府及環團溝通,尚未打算與擁核方「論戰」不同能源配比方案。但也有官員指出,依目前規劃,至2025年已不會再新增燃煤電廠,之後新增電力來源也將以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為主,政府早已循序減煤。
環團批「類詐騙式公投」:應先讓民眾了解能源現況
面對擁核者連番提出核四啟封、以核減煤公投案,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認為提案者應該先讓全國人民了解目前台灣的能源現況。張譽尹舉例,依之前台大風險中心的調查,4成民眾誤認目前核能發電佔比最高,若要公投,是否需先讓民眾了解,要核電及燃煤佔比相當,可能得興建更多核電廠?
張譽尹表示,能源議題應該要被嚴肅檢視、討論,做出符合全國人民利益的決定,但目前看來以核養綠公投提案人卻在提案主文裡以「究責機制」、「供電穩定」等字句,利用民眾錯誤認知加上可接受的價值觀,嫁接核電使用,避談核安、核廢料等不確定因素,「難道是一場類詐騙式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