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勁的工作職場態度
在這種短少課程項目內容的「寬鬆快樂學習」情境之下,臺灣青世代的學習成長之旅,不但得不到足夠的知識學力,連生活態度及團隊組織的融合協作意識與方法,也同樣付諸闕如。以致當1980年代中期以後出生的臺灣青世代,一旦離開學校教育之後,心中腦裡根本沒有時間的與空間的整體宏觀意識,有的祇是個體微觀自我中心的狹隘思維時,則當然會普遍化呈現出,極其差勁的「工作態度」,以至「與人相處態度」來,造成諸多職場的失足或失敗,與日本「寬鬆教育模式」(permissive educations)之下所產出的新世代「不良品」人才的機遇,其實根本沒有兩樣。
日本「寬鬆教育模式」產生結果的翻版
第二是,1994年臺灣教改運動,廣設了大學並根本拆解毀棄技職體系,推動免試入學,且在學程過程中,根本不測試、不驗證、不評比、不排序,以充分達到完全「減輕壓力」,使得1980年代中期以後出生的臺灣青世代,在新進社會職場之後,都普遍性遭遇嚴重「學用落差過大」之障礙,而抗壓性之嚴重不足,學習肆應意願不糕,團隊精神不夠,在職在工的穩定度,較諸過去任何世代表現,都來得更差,其情形跟日本在1990年代初採行「寬鬆教育模式」所產出的結果,根本就是一樣的。
與今天臺灣青世代情況一樣的,根據日本總理府之調查,2010年春天畢業的56.9萬高教畢業生中,找不到工作的,高占25%,而在半年之內離職不就的,更超過了35%,也就是說,真正能夠在大專院校畢業一年之後,安定就業在職的青年世代,總數不超過40%;也因此,為了避免青年世代「學力降低」以及「社會問題惡化」,日本已自2011年起,正式廢棄終止了「寬鬆教育模式」。
應該也廢除「臺灣式教改模式」
而在臺灣實施教改以來的情形,更加令人憂心。
根據《今周刊》調查顯示,這一類同於日本情形的不就業或不安於就業的臺灣青世代,更加惡劣地,根本否認「自己本身學力不足或偏低」,也否認「自己本身抗壓力太低」,反倒是竟有超過八成以上的1980年代中期以後出生的臺灣青世代,回過頭來,指尖對外地指控:這是整個臺灣社會大環境「對他們的歧視與不公平對待」所致。
在如此之發展態勢下,則臺灣是否也應該加緊步武日本政策決心之後,也要及早廢棄終止李遠哲所謬誤促發的「臺灣式教改模式」呢?
無能面對外在的「達爾文主義經濟學」
第三是,臺灣教改運動「減輕壓力、快樂學習」之下產出的1980年代中期以後出生的臺灣青世代,自始就被完全隔離於,2000年以來的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時代自由開放市場完全競爭的「達爾文主義經濟學」(Darwinism economic society),而且是「距離越來越遠」,也就是說,臺灣青世代已經全然喪失了對外競爭拚鬥的起碼意願與能力,而今祇能夠往後退縮到「更嚴苛的自我保護主義」的呵護傘內「自我安慰、自我取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