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經濟學》與《台灣指標民調》合作,透過問卷調查解析民眾的投資偏好、投資行為、投資思維及投資績效,引領更多的人進入投資的世界
這幾年,在金管會前後兩任主委顧立雄與黃天牧的大力推廣下,普惠金融逐漸受到金融投資機構的重視,在這個投資門檻正逐漸降低的年代,《風傳媒》旗下廣受大眾歡迎的《下班經濟學》,特別與《台灣指標民調》合作,希望透過問卷調查解析民眾的投資偏好、投資行為、投資思維及投資績效等等議題,引領更多的人進入投資的世界,創造出一股「全民來投資」的熱潮。
調查報告二 》超過 6 成年輕族群期待,「盤中零股交易」是什麼?
調查報告三 》對 AI 投資機器人信任程度不到三成,為何大家不願把資金交給機器人?
現象解析一:多數民眾投資失利但推動「全民來投資」有其必要性
遺憾的是,多數民眾投注了時間、金錢進行投資,結果卻未能盡如人意,抽樣調查顯示,有近62%的受訪者,以「沒賺沒賠」、「賠錢居多」及「大賠錢」收場。
交叉分析顯示,近6成投資老手花了10年的時間卻白忙一場,毫無疑問,鼓吹「全民來投資」,套句網路流行用語,就好比是推人入坑(意指推薦自己喜好的事物,試圖讓其他人產生興趣並追隨、愛好),但考量退休生活的財務安全,以及通貨膨脹可能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等,這個推坑的舉動,顯然仍有其必要性、急迫性,甚至是正當性。
《風傳媒》為什麼會堅持必須讓更多人理解投資理財的勝負之道呢?因為,台灣有近八百萬的受薪階級(不含軍公教),而根據政治大學風管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暨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持人黃泓智的研究顯示,縱使政府從撥補勞保基金缺口、提高資金年投資報酬率、降低給付等面向單一或全方位下手,頂多也只能延後勞保基金破產的時間。快則6年、慢則30年,多數民眾將感受到勞保破產的危機,對依賴社會保險做為退休財源的民眾而言,必須及早未雨綢繆。
政治大學財管系特聘教授周行一日前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思沙龍講座,以「誰會越來越窮?全球化、貧富差距、世代對立」為題,探討青年面對低薪、高房價、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究竟該如何自處。講座現場,周行一呼籲,年輕人切記要投資理財,而且最好務必要去投資股票,就算薪水只有25K,也要想辦法讓自己每個月都存一點錢,500元、1000元也好,台灣現在已有定時定額的投資工具,每個月1000元,就去幫客戶買投資標的。只要願意去買股票長期投資,耐心等待,往後會難以想像。
現象解析二:台股以77.3%的絕對優勢成為自家人的最愛
令人驚訝的是,周行一的呼籲和《台灣指標民調》的抽樣調查不謀而合。數據顯示,受訪者過去三年曾接觸的投資商品(可複選),台股以77.3%的絕對優勢,大幅領先海外基金的24.7%,國內基金的19.1%,以及ETF的13.4%;顯然,不少民眾認為投資何必捨近求遠,擁有科技創新、基本面及高股息殖利率等多重優勢的台股,自然成為自家人的最愛。
事實上,調查資料某種程度也說明了,雖然外資今年以來大舉賣超台股5、6千億元,但內資、散戶為何仍能以螞蟻雄兵之姿,扳倒外資這隻大象,讓指數得以寫下13031.7點的歷史新高。因為,已經或等待進場的台股投資人,的確大有人在。
現象解析三:超過3成投資勝利者認為長期與價值投資是致勝主因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加薪對許多上班族而言,未來或許會成為一種奢望,而職場新鮮人恐怕還得面對更嚴苛的低薪與低利環境,諸如此類都進一步強化了「全民來投資」的必要性與正當性。至於該怎樣提高投資的勝率呢?交叉分析顯示, 394位的「投資勝利組」中,有37.5%認為自己是靠著「長期研究特定標的」而投資賺錢;除此之外,也有30.1%的「投資勝利組」認為自己是靠著「價值投資」而投資賺錢。有趣的是,這恰巧呼應了周行一所說的「只要願意去買股票長期投資,耐心等待,往後會難以想像。」
就數據資料顯示,不難理解,強調長期投資股市最容易獲利的投資理財類書籍,例如闕又上所著的《阿甘投資法》、陳重銘所著的《我用一檔ETF存自己的18%》等等,為何能長期盤據暢銷書排行版;以及這幾年,台股為何會掀起一股存股風潮。因為,不少贏家都知道股市雖有不理性的時候,但拉長時間,只要秉持價值投資、危機入市,或許很難有一項投資工具的投資報酬率能超越股票,長期與價值投資是台股致勝的王道,贏家的DNA。
現象解析四:研究所族群投資勝率高達47.1%,學歷越高則勝率也越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抽樣調查的結果也發現,學歷越高則賺錢的機率也越高,相較於高中職及以下的投資人,勝率僅有24.1%來看,擁有大學或研究所學歷的投資人,勝率分別有42.3%及47.1%,可真是驗證了古老的一句成語「書中自有黃金屋」。
現象解析五:重視基本面、嚴格停損停利讓年輕族群勝出
交叉分析、相較於中壯年及老年人,20歲到39歲的年輕族群,投資表現明顯優於40歲以上的幾個族群。而深入觀察,年輕族群之所以會勝出,或許與他們懂得嚴格執行停損停利有關。以20~29歲的族群來看,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獲利,除了價值投資(49.7%)之外,另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嚴格停損停利(42%)。
心態也是影響勝負關鍵的一個重要因素,抱持著「求知若渴、虛懷若愚」的心態,讓年輕人在投資績效方面有不錯的表現。以年齡層來看,30~39歲的族群最在意全球經濟走勢的相關評析,百分比高達59.6%;而20~29歲的族群則最關心主要產業趨勢評析,百分比高達47.3%。相較於對基本面沒有那麼重視的60歲以上的族群,重視基本面、並且不斷地找尋基本面相關訊息的年輕人,能夠勝出,並非單純靠運氣與勇氣。
現象解析六:不懂投資理財卻貿然投資者大有人在,銀髮及退休族尤其嚴重
《台灣指標民調》的問卷調查同時也帶領讀者一窺「投資失敗組」的內心世界,反省自己為何投資失利。在提示選項且複選的情形下,投資賠錢的受訪民眾自認為其賠錢的原因依比率為:沒頭緒,完全不懂投資理財(35.4%)、沒時機,不知何時投資才好(32.6%)、沒消息,茫茫標的難以抉擇(31.3%)、資金少,無法逢低加碼(27.8%)、運氣不好(24.4%)。令人驚訝的是,完全不懂投資理財卻貿然投資的人,竟然高居冠軍,顯示台灣投資理財教育,還有很大的改善與進步空間。
深入分析,211位投資賠錢的受訪者中,70歲以上銀髮族(23人)中有將近63.6%的人、退休族(46人)中有將近41.5%的人,認為自己係因為不懂投資理財而賠錢,凸顯學習投資理財要趁早,否則學藝不精,恐怕反而會侵蝕退休老本。
整體而言,《台灣指標民調》的問卷調查呈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多一分準備多一分勝算」的現象,因為完全不懂投資理財卻貿然投資而賠錢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投資人是否該花時間學習、研究投資理財?這個答案其實很清楚!
現象解析七:台股高齡化的現象需要金管會與證券周邊單位等共同努力解決
《財訊雙周刊》知名的投資理財專欄作者李國安,曾在其個人臉書寫下這麼一段話「投資要有十足把握,事前如何準備就緒,不是一件容易事;投資這件事,事前本就應準備充分及就緒,公司了解透徹,這是長期贏家基本功夫。」因為如此,下一個十年,投資人如果不想白忙一場,勢必得針對投資做好功課。否則,應該思考是否將資金交給值得信賴的投資理財專家或智能理財應用工具,不要花錢找煩惱!
本次調查係透過電話訪問年滿20歲且過去三年曾從事投資的民眾,《台灣指標民調》找到了1070位「幸運兒」,為「全民來投資」議題的推動跨出了第一步。而抽樣調查資料顯示,有高達近55.9%的民眾投資經驗超過10年以上;其中,投資經驗平均數約12.2年,中位數約10年。對照40歲以上投資人約佔70.3%,台股的確存在高齡化的現象,投資理財持續下向紮跟刻不容緩,金管會與證券周邊單位及投資機構仍須努力。
本次調查由風傳媒、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共同發表,更多調查發現:
調查報告二 》超過 6 成年輕族群期待,「盤中零股交易」是什麼?
調查報告三 》對 AI 投資機器人信任程度不到三成,為何大家不願把資金交給機器人?
熱門文章推薦
投資地雷 #1》1年追39支股票,難怪你賠錢!學外資分析師專注,是賺錢第一步
我們為何挑選這篇文章:在《下班經濟學》的投資大調查中,獲利的投資人有 37.5% 認為「長期研究特定標的」是獲利關鍵;然而,Yahoo...
未來180天經濟四大趨勢!《華爾街日報》:熱錢、疫苗、貿易戰、通膨遲到,將是主旋律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打亂了所有人的布局,目前全球疫情居高難下,展望下半年,有美國大選、中美對抗、疫苗能否問世等的變數干擾,...
投資地雷 #3》為什麼股市大跌,卻有35萬散戶進場買金融股?只看高配息就投資,小心被套牢!
我們為何挑選這篇文章:自去年底以來,金融股的散戶股東增加多達35萬戶,顯見投資人對高配息的熱衷程度。但無數例子都證明,如果基於高股息就買進,...
趁好公司股票倒楣時逢低買進,讓高職老師53歲就退休,還可以年領500萬!
我們為何挑選這篇文章:許多人投資股票往往只看見價格,情緒不知不覺間跟著『價格』上下起伏,然而最重要的是『計算股票的價值』,從而選出『低價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