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墨家方輔:《墨客列傳 》選摘 (3)

2016-05-06 05:30

? 人氣

▲方密菴製雪筠齋藏墨。兩面粗框內鏤精細回字紋及螭紋,正面框上寫「雪筠齋藏墨」,中間橢圓凹槽內書「紫金」,槽邊框略高起,上浮細線螭紋,上中左方鏤五爪雲龍。背面凹槽內寫「珍玩」,四周飾冰裂紋。長寬厚10.7x6.4x1.9 公分,重142 公克。(時報提供)

▲方密菴製雪筠齋藏墨。兩面粗框內鏤精細回字紋及螭紋,正面框上寫「雪筠齋藏墨」,中間橢圓凹槽內書「紫金」,槽邊框略高起,上浮細線螭紋,上中左方鏤五爪雲龍。背面凹槽內寫「珍玩」,四周飾冰裂紋。長寬厚10.7x6.4x1.9 公分,重142 公克。(時報提供)

聽竹軒聯句墨是門人方輔製作給老師錢琦的。那年錢琦61歲,正擔任江蘇按察使,在省裡面除了巡撫和布政使,就數他最大。那跟他在一起聯句、又製墨送給他的學生方輔,會是何許人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方輔沒做過官,這錠墨也不是他找人訂製的。他的別名叫密菴,提起方密菴的墨,在乾隆嘉慶年間可是大大有名。當時認為與同期的徽墨大師曹素功、汪近聖、汪節菴等齊名。他是道地的徽州人,因此擁有高超的製墨技巧並非偶然。只是他沒靠這吃飯,因此名氣沒別人響亮,傳世的產品更少。較知名的有:「開天容」、「桐膏」,以及他首創的「古隃麋」墨等。

來看一錠他製作的雪筠齋藏墨,作成硯臺樣。整錠墨的工藝精良,眾多甚至比頭髮還細的線條都一絲不苟,令人嘆服。這是一錠供文人賞玩的墨,由它的品味,可知方輔這個人,不能以一般的製墨家來看待他。

方輔是不是因擅長製墨,而被錢琦賞識收為門生呢?其實不然。明清時期,製墨只被看作一種工匠技藝,社會地位不高。不像現代,各行各業都可以有「人間國寶」、「薪傳大師」等封號。因此,若只是個墨匠,在當時他是不夠格當錢琦的門人,也無法平起平坐參加文人的聯句活動。

好在方輔不是一般製墨工匠,他的學問不錯,還寫過書。其中一本《隸八分辨》談的是隸書這種書法的起源,有獨到見解。再來,他的書法也很好,曾經在遊覽武漢漢陽的龜山時,寫下「大別山」三個大字,每個字有1.5公尺見方,字體雄渾端莊,嘉慶年間(西元1812年)被刻在山壁上,現已成為武漢「龜山八景」之一。有機會到武漢旅遊時,不妨去看看。

或許有人問,大別山不是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嗎?怎麼跑到湖北的中心武漢來了呢?其實這就顯現出方輔的學問功力:因為漢陽龜山的古名就是大別山。相傳大禹治水時經過此山,有感於山兩邊的景色大不相同,驚呼「一山隔兩景,真大別也」,於是得名。

方輔知名之「古隃麋」墨(左下右二)和 聽竹軒聯句墨。(時報出版提供)
方輔知名之「古隃麋」墨(左下右二)和 聽竹軒聯句墨。(時報出版提供)

清初有位書畫家程正揆,是明朝末年的進士,後在康熙朝時官至工部右侍郎(相當於公共工程會副主委)。從順治六年(西元1649年)開始,到他去逝的28年裡,創作了《江山臥遊圖》長卷共五百多卷(有暗中思念大明江山的含意)。保存下來的,現散見故宮博物院及各大博物館。而流散在外的第一百五十八卷,2013年底在北京公開拍賣時,以人民幣1932萬元(約近臺幣1億元)的天價成交。這卷畫長782公分,寬31.5公分,十分壯觀。奇妙的是,在它畫成百多年時,竟然與方輔產生了交集。

該畫卷的前端有幅長89公分的引首,上題「希蹤無盡」四個大字,下方署名「己亥秋方輔題」,並蓋上兩方小印。可知這是乾隆己亥年(44年,西元1779年)方輔展卷欣賞後的題字。程正揆的長卷在畫成的當年就已負盛名,而方輔能在百多年後幫它寫起首讚語,可推斷具有文人和製墨家雙重身分的方輔,多以文人身分活躍於文人圈。這說明了為何他能成為錢琦的門人,並且得以參加在聽竹軒的聯句活動。

錢琦平生以「虛心實力」自勉,而古人吟竹時也常用這四個字。因此錢琦家裡有個聽竹軒,是知交好友雅集的場所。「聽竹軒聯句墨」想必是方輔某次在錢琦家參與聯句活動,得到老師誇獎後有感而製作來獻給老師的吧!上稱「璵沙夫子」,用的是老師的字,署名「門人方輔」,用的是自己的本名,再加上「謹製」,表示尊敬之至,可見師生情誼深厚。只是我們還好奇的是,在聽竹軒的聯句活動裡,先後還有那些文士在場呢?

*作者為新竹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電腦與資訊科學博士,法國巴黎國家高等電信學院訪問研究。多年從事臺灣資訊工業發展推動,南港軟體園區建設工作。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墨客列傳》(時報出版)。

《墨客列傳》-墨的故事
墨的故事‧輯一《墨客列傳》(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