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犯賤的其中一個決定,就是養貓。或者不少自居「貓奴」的飼養者,都有相當精彩的切身體會。無論怎樣呵護備至、悉心照料,「主人」都有不領情的時候。任性、冷漠,難以捉摸,都是貓的天性。貓的殘酷無情,滿不在乎地玩弄人類感情,是否心理變態(Psychopaths)?
若轉換成人類之間的來往,貓的反覆無常,可能早就被另一方痛恨欲絕,千刀萬剮。與心理變態的人相處,是一場噩夢,但貓,彷彿是永遠的例外。最近,利物浦大學心理學研究生 Becky Evans 就進行了一個關於貓和心理變態的調查,亦收集到不少資深「貓奴」的意見。透過「貓奴」描述,他們的「主人」往往喜歡欺凌家中其他寵物、霸佔狗隻的床,或者總是埋伏在廚房的角落,失驚無神嚇人一跳。總之,都擁有一些非常典型的病態惡習。
《大西洋》撰稿人 Sarah Zhang 提到,基於這些行為,就將貓的天性與「心理變態」劃上等號,可能過於嚴苛。而加洲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貓科動物行為研究員 Maria Delgado 則認為,當我們把貓視為冷漠而態度惡劣的小動物時,其實隱含了把牠們跟其他寵物 —— 例如狗的比較。然而,狗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是自古以來人類使用數千年時間來馴化和塑造的。
「我們總是喜歡一些能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自己的事情。」Maria Delgado 補充道:「所以,我們喜歡微笑,喜歡狗願意做一些我們吩咐牠們的事情,喜歡牠們很快就懂得對我們表達關心。牠們跟我們會有大量的目光接觸。」人獸相處,仍離不開一套精闢的心理學見解,大部分飼養寵物的人,內心都渴望成為寵物眼中一個被牠們所需要的主人。「貓奴」是註定無法得到滿足的例外。
但這並不是貓的錯。貓總不如狗待人親和,Maria Delgado 指出,主要原因是貓的臉部肌肉不如狗發達,牠們不像狗或者人類能夠做出各種可被解讀的表情。因此,當看著一隻無動於衷地盯著我們的貓時,我們看不出牠的心思,牠就像一個冷漠、抽離和缺乏感情的心理變態。但這就是貓的表情,貓並不是通過臉部表情,而是利用搖動耳朵和尾巴來進行感情交流。
與此同時,狗之所以被認為較有靈性,是因為牠們能學會如何模仿人類的表情,例如拉開嘴巴做出類似微笑的反應,或者以垂頭喪氣的神情來表達內疚。牠們從內到外,都被培養成能適應人類社會。貓的感情世界則相對難以捉摸,甚至不存在 —— 除非牠們的主人願意花更多時間去了解。
Sarah Zhang 又提到,人類對貓的其中一個常見不滿,是覺得牠們從來不會真正關心主人,亦相信是不少「貓奴」的心聲:對貓來說,人類並不值得投注感情;人類只是向牠們提供伙食的來源。「在寵物與主人的關係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狗更樂於親近牠們的主人,而這些研究通常建基於一套名為『安沃斯陌生情境(Ainsworth Strange Situation)』的理論。」即是當寵物探索一個陌生環境時,會傾向跟牠們的主人一起,還是陌生人?結果顯示,狗依附牠們的主人多於陌生人,但對貓來說,情況完全不同。有沒有人類在旁,牠們都似乎不太關心。
而且,據 Maria Delgado 的說法,就算狗隻被不斷被帶到陌生的新環境,都能快速適應。相對而言,貓是領土意識更為強烈的生物,「所以,牠們頂多願意離開房子去看獸醫,對主人顯得漠不關心的反應,亦只是因為牠們對一個新的、奇怪的環境,感到過度焦慮」。
但理論歸理論,安沃斯陌生情境本身只是用來研究父母和嬰兒之間的依附關係,而非人貓相處之道。如 Sarah Zhang 所質疑:「這其實仍是一個以人性取代『貓性』,對貓隻行為進行評估的例子。」
不過,Becky Evans 的調查,其實並非質疑貓的天性是否帶有精神病,而是想衡量貓的行為有否涉及一些心理因素。姑勿論將貓稱為「心理變態」對牠們是否公平,現實之中,貓的各種行為確實會影響牠們和主人能否融洽相處,與經驗豐富的「貓奴」交談時,他們都一定會遇過某些難受的經歷。儘管如此,帶有攻擊性和不可理喻的天性,仍無損主人對牠們的寵愛。Becky Evans 本身都是一位愛貓之人,據她所指,研究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一些能準確分析某人是否適合養貓的測試,避免更多人貓相處的悲劇重演。
文/謝利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貓的天性,是否心理變態?)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