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出「到德國發大財」、用假新聞吹捧造神…希特勒當初這樣搞滲透,連美國都差點崩潰

2019-04-11 12:28

? 人氣

「到德國發大財!」 美國大老闆好心動 

眾所皆知,納粹黨雖然全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不過希特勒一旦上台掌握實權,馬上一腳踢開工會,轉身擁抱財團企業來推動經濟政策。在納粹高壓政策下,對西方企業而言,德國簡直是個提供大量聽話工人與商機的完美市場。舉凡從食品業、製造業、化工業、石油業以及金融業,無不熱烈進軍德國市場,甚至跟德國企業共同組成國際公司。當然,希特勒併吞周圍小國時,許多西方企業是不會忘記爭取相關的商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同時期,在美國推動新政、對企業增稅、推動社會福利及公共建設的羅斯福總統,反而遭到眾多企業家鄙視,認為他不知道學習德國「拚經濟」的方式。相對於羅斯福,希特勒則是大力推動民營化、私有化商機給企業。當羅斯福被工商業者群起抹黑之際,許多美國企業家卻大力讚美納粹德國的法西斯黨國模式,可謂是首開「經濟100分,政治0分」之風氣。

美國業者除了在美國本土資助林林總總的崇拜希特勒之極端種族組織,在1933年,甚至也有美國企業透過民兵組織遊說軍方將領Smedley Butler,打算進行軍事政變,來推行法西斯統治。所幸,Butler選擇對國家效忠,向羅斯福揭露此計畫,甚至也在大眾媒體批露。但此案經調查後不了了之。1937年,美國駐德大使William Dodd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親眼目睹許多美國工商業菁英與納粹德國與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合作緊密,並且甚至有美國金融業人士告訴他,已經隨時準備好採取行動,把法西斯統治模式引進美國,以抵制羅斯福的新政。1939年二戰爆發時,美國汽車業已經擁有德國市場70%之市占率。

直到二戰爆發後不久,美國相關企業仍然拒絕羅斯福的要求在美國本土增加軍用車輛的生產,然而他們在德國的工廠卻非常樂意接受納粹德國的訂單。等到美國大兵登陸諾曼地,俘獲德軍裝備時,驚訝的發現德軍車輛的引擎居然跟美軍的一模一樣。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相關企業在德國的經營,希特勒的陸軍將不可能達成大規模摩托化的目標,也就是,沒有發動閃電戰之能力。

二戰爆發後,納粹勢力繼續在美國商界,召集各行各業成立商會與德國貿易。直到1941年美國正式參戰以後,美國許多大型企業對於自身與納粹德國千絲萬縷之關係,開始經由媒體公關手法洗白,而逐漸不為人知,也有企業大亨急忙收回以前發表之反猶書籍。而當美國民眾為了戰爭,飽受物資管制之苦時,美國部分石油業者甚至直到1944年仍然持續販賣汽油與戰略物資給中立國西班牙,轉運往納粹德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