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總統大選時,本人仍是學生,某位同學非常認真地跟我說,一定要支持宋楚瑜,趕快接受中國的一國兩制方案,不然萬一惹惱刺激中國打過來,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姑且不論一國兩制這個「待遇」如何,關於台灣當前的處境,納粹德國的故事也許可以拿來參考。
歷史上,對於二次大戰的近因,一般的說法是,由於西方國家對於希特勒上台以後的蠶食併吞周圍小國領土,採取容忍的態度,因此讓希特勒得寸進尺,繼續對波蘭如法炮製,終於讓英法兩國政府大夢初醒,決心支援波蘭來對抗德國。然而,在希特勒眼裡看來,是波蘭跟英法兩國太過於「情緒化」,不夠理性,不夠「尊重」德意志民族的「傳統歷史疆域」,才會無理地拒絕德國提出的領土要求。因此,對希特勒而言,第二次大戰都是由於「其他人」不理性,因而擦槍走火造成。
不過單以軍事實力而言,德國許多高階將領其實對於希特勒上台以來的擴張行動,是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態,深怕真的引發大戰,德國將毫無勝算。1938年9月,在希特勒併吞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之際,德軍參謀總長貝克憤而辭職,以抗議希特勒魯莽的冒險。不過英國首相張伯倫當時是再次的容忍希特勒,簽訂慕尼黑協定,要捷克斯洛伐克吞下去。至今留下了「張伯倫主義」的窩囊形象。
如今,以後見之明來看,希特勒的賭博式擴張,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瘋狂冒險,西方國家高層,也並非單純因為怕麻煩、怕挑釁、怕戰爭,而容忍希特勒。不妨就以三個例子對照台灣近年局勢。
培植奧地利納粹黨 成功併吞奧地利
自從1929大蕭條以來,奧地利納粹黨與右翼政黨長期進行各種激烈政治活動,1934年,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遭到奧地利納粹黨綁架暗殺。相對的,奧地利政府對於工會與左派政黨(約40%選票)則是強力鎮壓。諷刺的是,當1936年希特勒步步逼近,奧地利政府為了安撫希特勒而釋放奧地利納粹黨成員,重新給予政府職位時,許多工會與左派政黨成員還在坐牢。
奧地利納粹黨在德國資助下,發展地下組織並進行常態性的暴動。而奧地利納粹黨的官員,也跳過中央政府,直接到德國接受希特勒的指示。等到1938年最後關頭,奧地利總理決定跟工會與左派政黨大和解對抗外敵時,已經太遲。
對照台灣近20多年來,持五星旗之激進組織成員多可自由在街頭暴動,甚至大方滲透媒體與公部門,以及親中政黨成員與公務員直接到中國接受北京指示,此等局面已經相當類似奧地利當年的情況。至於台灣的反中國併吞之政治人物何時能大和解,就端看各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