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衛生棉一年製造多少垃圾嗎?她離鄉打造「無塑生活」,演繹台南最美風景

2016-05-17 18:05

? 人氣

「小事生活」店主人洪平珊致力於推廣無塑生活。(圖/林曉盈攝影)

「小事生活」店主人洪平珊致力於推廣無塑生活。(圖/林曉盈攝影)

台南的永福路上,高聳的百貨公司、旅店林立,車潮川流不息。鑽進巷子,不過幾步之遙,喧鬧的車流聲就此止步,裡頭隱藏了一家低調的小店,名為「小事生活.無塑生活實驗空間」(以下簡稱「小事生活」),裡頭販售的,不是時下流行的玩意兒,而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用品,譬如牙刷、衛生棉、保鮮膜、吸管、牙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特別的是,這些物品訴求友善環境,因此架上陳列的是馬毛牙刷、布衛生棉、蜂蠟保鮮膜、不鏽鋼吸管、可以回填的潔牙液。

一切因Colin Beavan的觸發而起

「小事生活」的店主人洪平珊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2014年創立「小事生活」之前,在電影圈當了六、七年的媒體公關,每天過著心力透支的生活。終於在三十歲那年(2012) 洪平珊提出辭呈,受了《環保一年不會死》一書的影響,開始嘗試無塑生活。洪平珊心裡想的是:作者Colin Beavan只是改變生活中的一些習慣,之後的人生樣貌從此不同,她好奇,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會產生什麼變化?於是她跟隨Colin Beavan的作法,不買罐裝飲料、自備購物袋和餐具、使用布衛生棉和手帕、盡可能不買新東西、注意食物的產地。

洪平珊後來又接觸到美國作家Bethterry。Bethterry看到大量居住在太平洋中途島的信天翁因為誤食塑膠垃圾而死亡的照片,決心不再使用塑膠製品,並開始進行垃圾記錄,做為觀察自己的方式。洪平珊也起而效仿,記錄自己每天製造的垃圾。

(圖/林曉盈攝影)
「小事生活」意「即做小小事,過好生活」,裡頭販售的物品訴求友善環境,同時也是無塑生活概念的實驗空間。(圖/林曉盈攝影)

從垃圾記錄認識另一個自己

從一天一個洋芋片垃圾袋,洪平珊這才注意到,原來自己每天都要吃一包洋芋片,這也觸發她開始挖掘自己愛吃洋芋片的心理動機,「情緒不好的時候,買洋芋片;有事想慶祝,也是去買洋芋片,我所有的情緒都跟洋芋片綁在一起。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很無趣,好像我的朋友只有洋芋片!」於是洪平珊開始找尋替代方案,「情緒不好的時候,如果喝一杯熱巧克力的話,我的感覺是什麼?或是我去散步、泡澡,這些事情有安慰到我嗎?」

透過尋找洋芋片的替代方案,讓洪平珊認識很多事情,不過一百天之後,面對無解的困境,洪平珊選擇暫時停止記錄,「因為我發現我的垃圾全部都是食物的包裝」。

改變,從我開始

2013年一整年,洪平珊在澳洲過著打工換宿的生活;2014年回台前,因為打算帶回好用的竹牙刷,洪平珊於是糾朋友一起買,結果一個晚上竟湧入三十支的量。「我那時想:台灣如果有賣這個多好!但這又回到,我們總想著如果有人去做這件事情該有多好,然後等待改變從天上掉下來。如果我希望這件事情被改變,環境被改變,我就不能這樣下去,而是必須要出來做一點什麼,讓這件事情成真。」這個想法,開啟了她後來代理澳洲竹牙刷的扉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