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河粉和春捲,關於越南你還知道什麼?亞洲第一個精緻手工巧克力

2016-05-24 11:30

? 人氣

來自越南的頂級巧克力:Marou Chocolate。(圖/洪德青)

來自越南的頂級巧克力:Marou Chocolate。(圖/洪德青)

河粉、春捲、越戰、外配......,誰想到有天越南居然跟巧克力連在一起?!兩名法國人,2011年在越南創立亞洲第一個精緻手工巧克力品牌,Marou Chocolate。不過幾年光景,今年初驚動了《紐約時報》前來採訪,記者臨走前還帶了20條當伴手禮。更驚喜的是,巧克力上的高雅菱紋,正出自我們平陽台商的模具製造,可見台商到東南亞打拼,或許岔出的小徑比主道更柳暗花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我離開胡志明市後,越南改變太多了,不過沒關係,在美國上amazon照樣買到這款巧克力。其實我不懂黑巧克力,因此找了一位一周至少吃食三次巧克力的美國友人評鑑一下,Laura說口味很不錯喲,充滿熱帶果香氣息,我問她真能分辨出各種黑巧克力標榜的成分?她說當然,蜂蜜與肉桂是基本款,她還吃得出煙草味,這跟品酒一樣的道理。好吧,我承認我都不擅,但我喝得出烏龍、香片、東方美人茶的差別,東西方各有舌頭巧妙。Laura也注意到包裝紙精美的燙金印刷,事實上這款巧克力設計得過國際大獎,台灣設計流行創意雜誌dpi也曾專文介紹。

越南可可樹源自法屬時期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來自可可樹的可可豆。可可樹首次出現在越南約在1890年代,據說是由法國微生物學家、發現鼠疫桿菌的葉赫森(Alexandre Yersin,1863-1943),首度引進栽種。當時法國人從非洲的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迦納等地引進可可樹,種植在北緯10到13度的南越地區,但沒多久法國人就對可可事業失去興趣,因為咖啡、胡椒、腰果、橡膠等經濟作物表現太過亮眼。從此法國人留下的可可樹就這樣呆在湄公河三角洲,成為法屬印度支那最不受重視的農作物。

Marou Chocolate

替越南引進橡膠樹、奎寧樹、甚至可可樹的葉赫森,越南人暱稱他是五叔。(圖/洪德青)

蘇聯曾嚷著要買

越南人好不容易把法國人趕跑之後,又經歷了慘烈的越戰。戰後經濟困頓,百廢待舉。1980年代,越南只跟蘇聯和其他東歐共產國家有貿易往來,當時蘇聯曾鼓勵越南種植可可樹,但就在豆莢快成熟之際,1989年轟的一聲,柏林圍牆倒下,蘇聯買家收手,曇花一現的越南可可又只好繼續沉寂數十年。

歐美投資,但勿重蹈象牙海岸覆轍

在美軍撤出越南的30年後,美國一些非營利組織基於之前在印尼和菲律賓合作計畫成功,於2000年左右開始與越南農林大學合作,湄公河三角洲又重新開始種植可可樹。這次,終於開花結果,後來比利時、法國也相繼投入。

目前全球70%的可可產量來自西非象牙海岸,事實上非洲可可充滿斑斑血淚。當歐美人品嘗大廠出產的巧克力時,很難想到這些甜滋滋背後,其實是來自遭到誘拐、受虐童工的小手,非常駭人聽聞,不忍卒睹。近來西非人自覺,不想重蹈父祖輩被剝銷的命運,開始注重小孩教育不再送去叢林做苦工,加上象牙海岸的可可樹老化嚴重,供應趨緩,於是歐美大廠轉而把腦筋動到越南,使得越南可可豆受到全球矚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